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京川游侠
京川游侠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755
  • 关注人气:1,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2013-03-11 07:35:40)
标签:

至元

大钱

八思巴文

雕刻

镇库

分类: 超大钱
   世祖至元八思巴  大钱镇库似雕品
《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二年起,即公元1285年至1294年首铸至元通宝钱,计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文体,形制小平至折三型不等。因铸量总体不多,遗存较少,皆非唾手可得之泉。

 作为元世祖前至元年间铸币,至元通宝钱无论文种,入谱钱最大皆折三型,未见录入过折五以上大钱,更未见有过出号特大钱之记载和叙述。

 正所谓,古泉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史事难料,己所未见,勿施于泉。依照泉品皆乃历史迷雾中逐见端倪之铁律,因此,我们后来若发现未见未闻之大钱,首要的方法论便是,不要凭谱或凭自己的有限见识,去想当然急冲冲地加以否定。得静下心来,认真辨识思考,对则立,不对则破矣。

 有鉴于此,今日特将帐中所藏之一品,不仅脱谱,而且之前未曾公展亮相的“八思巴文至元通宝特大铜钱”,点将出阵,展赏分析一番,看看其真实程度能有几何。

 首先,观其战袍衣褶。但见本品,漫锈密布,绿红间染,生坑而略带熟相。其锈质地,皮坚层厚,紧实贴附于钱体,如甲似胄而可抗刃。色质皮壳之感,岁月累积之果,自然天成之相,疑窦盖难生矣。

 其次,深入仔细辨之。可见缘轮边棱,有些许黄色冒出,粗看可致人识其为黄铜之质,然,肉眼可瞒,镜下无藏,原形毕露。其乃地道金斑闪现,其实乃鎏金之质色无疑。换言之,此钱乃为原始鎏金,后因埋藏环境所致,而至锈泥堆积,逐步将金衣掩盖。这样的钱品,在收藏实践中乃有所遇。特别是前不久,博友阿骨打保机、咏生泉藏等,皆以自己的类似品,进行了具有牺牲精神的探索,即以强酸局部或者全部洗锈,让锈泥掩盖之下的金衣重新绽放出了地道金光,实证了这种特色的钱,既非常品,不可小觑,又为现当代伪制所难为之特征。由此,其本底鎏金之本色,进一步增添了此钱的可信度。(由于此金斑通过照片难以有效反映出来,愚又未进行局部酸洗,在此特加说明,不信者,可自保留己见,无碍矣。)

 再者,复观其钱体。上手此钱,立感其身材魁梧,沉重之躯,重达约360克。直径为96毫米,可谓典型出号之大钱。具镇库之范儿。

 值得强调述及的是,其钱体精整,粗看乃为铸制,然,反复细察,若言其铸制,则又并非。极似雕刻所致。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仅从八思巴文“元”字上可以更为鲜明的看出点端倪来,即其笔划沟堑,深浅严重不一致,空隙大的地方,坑洼很深,而笔划横向沟堑,则非常之浅。细察,可感其乃刀刻,此即用刀刻出沟堑,使笔划成型即止,而未行深刻。这种现象,显然非依据母钱范模后铸制之品的特征,正相反,其乃用刀雕刻出之状矣。(可见后附图示之)

 继续鉴之,可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四字,横直竖立,笔划纤细,笔划剖面呈现“梯形”上窄下宽,其与手工雕刻工艺之应该出现之结果甚为相符。由于漫锈覆盖,未清理锈积,故尚不得见字根处是否有清根留下之痕迹,然,根据其字根与地章接合处,可见直角转折,并不见毛刺铸坑,故,可感其手工加工铲修之应有之范儿。

 当然,无需细述,“至元通宝”四字,作为八思巴文,亦书写端正规则,无偏无斜,非官作而不能矣。

 综上所述,首先,不管此钱是雕刻与否,经过常规综合判断,无论锈色还是鎏金,抑或钱体钱文,我们均很难找出其身明显的可疑之处,故,愚见以为,有理由判其官局所出,且为镇库大钱性质!

 而在另一个角度上说,其雕相又如此明显,故其又有两种可能,一是完全手雕成型;二是以失蜡法铸坯,再进行手雕加工最后成型。两种可能皆有,都不排除。而如果用失蜡法铸坯,则笔划横沟那么浅,又无法解释,是故,愚见倾向于其完全手雕完成。当然,我们还可以在今后进一步分析论证,并不一定要来个盖棺。然,不管如何,此钱乃为元泉奇品珍遗之一,可实至名归矣。

 事实上,历代钱品,若官局所铸所出,除辽钱较特殊之外(常品也有鎏金者),通常只有对雕母、铸母、初铸试铸样钱等具有极佳品相的钱品施以鎏金,既可彰显其精美,又可通过鎏金有效保护钱体不被锈蚀而流芳百世。若为伪制,正如诸位泉友所言,先以真金鎏之,再以做锈掩盖,其工繁缛不说,其成本极高也不说,只说其工艺恐怕非人为可就。此非,乃指在鎏上真金之后,天下谁人可立马再在鎏金上去做如此紧密之锈?若天下史来有此等与自然功力相当的高人,则愚等不仅服之,亦将顶礼膜拜也!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以下三图,让我们来看其雕刻过的诸般痕迹特征: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元罕见品《至元通宝(八思巴文)特大雕钱》(鎏金)赏析

     刚读一博文,领略其创新奇谈,即历史上根本没有铜雕母,严格说叫做没有铜雕钱。雕母都是木、象牙等所制。所谓铜雕母都不过是失蜡法铸制的精致钱品,泉界长期都受欺骗愚弄。。云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文不是对着若干真实雕母或者铜雕制品做出分析论述,而是对着现代工艺品大谈其工艺特征。该文是近年极其少见的公开把现代仿雕母工艺品当成真品,从而去挑战泉界广为认同结果的奇文。
    对于雕母或者雕制钱,当然可以仁智各见,研泉之道,本无定准。然而,如果把现代失蜡法甚至机制的仿雕母钱,当成说明历史上没有铜雕钱的论据,并且还去反复分析,把现代工艺品当成雕母真品对待,并将其作为主要论据,言之凿凿,那就有危害性了。遗憾的是,上述博文正是引用了若干现代仿雕母工艺品,以作为雕母都是失蜡法铸制的证据,还针对这些现代仿雕母工艺品,以真品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工艺上的仔细分析,可谓细致,实在是叹为观止。事实上,不管你持有什么观点,都是可以的,但是,你所引用的反论或者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论据,也必须是真实的,以假当真,再去比真,结果可想而知。否则,你说得再多,其论不攻自破,也让人笑话,很是不好!余不多言,该文虽非名家之论,但是有点儿迷惑性,有泉友见之还转载喜欢,恐误新学,故我只是在自己博文后面啰嗦几句,略谈自己的看法。无意也无必要撰文与之商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