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官票银拾两
清钞一枚可证史
清代银票《户部官票拾两》展赏

清晚期发行了两种纸币,分别是“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其中,户部官票以银两为面值单位,俗称银票,其面值计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钞面以制钱钱文为单位,俗称钱票,面值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一百千文等。清廷在和太平天国作战期间,为了应付军事财政开支,规定官票银一两抵钱二千,宝钞二千文抵银一两,并与大钱、制钱相辅使用。
由于咸丰年朝廷滥发纸币(包括大面值铜钱),最终导致币制和金融紊乱,并酿成中国近代国民经济中首次出现通货膨胀。有关背景资料不难查找,在此就不多抄述了。
今日之赏,为帐下所藏之一枚“户部官票——准二两平足色银拾两”。为咸丰三年六月十五日签发。票号为“陸字第叁千壹百陸拾捌号”,面值“拾两”。左右骑缝和中部分别戳满汉文户部官票专用大印。票框四周为龙纹和海水纹,左上角为“每两比库平少陸分”八字。
此枚银票保存完好。其中,票背共有“万宝全号”、“恒记”、“永积善”、“和记”、“同和居”等五家钱铺票号的戳印或名称,显示此票可在这些票号或者钱铺支取或者流动。这一点,也是本枚银票比较特别的地方。
清代晚期的户部银票和大清宝钞纸币,由于其发行流用时间不长,主要是在咸丰年期间,加之纸质不易保存的原因,因此,其虽有一定的遗存,然,至今已经不多见了。其一方面是比较珍贵的历史事件之实物证据;另一方面,也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之物,近年来一枚完好的户部官票,上拍最高成交已达五六万元,并逐年有所攀升,即为之证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