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奇品天德钱
三朝到底谁铸就?
初识《天德元宝三书体》折三银、铜钱

天德年号,史上使用者较多,其中典型的有:五代十国时期闽恭懿王王延政于公元943—945年行天德年号三年;金代海陵王完颜亮于公元1149—1153年行天德年号五年;稍后之后辽耶律金山于公元1216—1217年也行天德年号一年余。
此外,还有:清朝时期时期福建小刀会领袖黄威及其它小刀会支派均用过天德年号(公元1853年);日本村上天皇天德年号(公元957—961年);越南前李朝李贲的年号(公元544—548年)。
从记载和实际情况看,清朝小刀会可完全排除其铸天德钱。而日本村上天皇、越南前李朝均未见有载铸天德钱,尽管过去曾有人将发现的辽金天德钱误断为安南钱,然而,事实是已经出现的天德钱为五代十国和辽金铸币。
而这上述三个典型的不同时期之天德年号铸币,就已经现世公见的情况来看,以天德年号为名之钱,元、通、重三宝文皆已经出现。三个不同时期之天德钱,主要区别还是在钱文书意上的不同。而单就天德元宝钱而论,都有自己朝代钱文书写的韵味特征,故有一定经验者,皆不难解读判断。
博友北国盈泉去年曾发博文“谁称“天德”铸皇钱”一文,配多枚天德元宝、通宝钱,经其专文考证,为后辽和金代铸币,其实证是有道理的。因此,针对本文展赏之钱,可在上述三个朝代时期考释。
由此,让我们来看看今日展赏之品。
实物显示,这是银、铜两品同版同模钱。其最大特征为,钱文书写是由三种书体铸就,即:“天德”二字为楷书;“元”字为篆书;“寳”字为隶书。故,其是典型且鲜明的三书体钱文。
首先,两材质钱,均出自东北坑。银品包浆黝黑凝重,纯正无邪,没有疑问;铜品绿锈满身,偶现露铜,质色陈旧,自然老道,无异无疑。两钱铸制精整,边圆廓正,地章平整,字廓深竣。尽管由于银铜材质不同,使铸品钱文似乎有所区别,其中,铜品钱文有所粘连锈结,然,仔细观察,即可肯定两钱一母同胞并无疑问。显而易见,银铜互证,包浆锈色,铸工等诸般特征均可表明两钱之真实无误,大开其门。
其次,就钱文书意特征而论。此钱的篆隶二书体,乃常规书体,并不能明确显示其书意之铸者风格。然,其楷书却露出了些端倪。以“天”字而论,可见其楷书特征最为明显,而且笔划起顿皆为有力,横收笔见明显顿笔,其笔力锋芒也较为明显,楷正端庄,这一书意,与辽和五代十国天德钱并不一样,反而是最接近金代铸币的楷书风格。而较为奇特的是,“德”字其正楷书意并不明显,反倒是具有点辽钱之书意韵味。上述两点,甚为有趣,尤其值得玩味。然而,结合其使用了篆书字,并且隶书“寳”字书写更为端正,故,愚见还是以为。此钱为金代铸的可能性方为最大矣。
众所周知,金代铸币以书俊铸精独树一帜,特征明显。因此,对于此钱初步断其为金代铸币,则同时也是考虑到了实币优良铸工的因素。当然,其出于东北窖藏的出处也是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尤其还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我们可见拓图和实物网展,有天德元宝双书体钱。其是“天、德、宝”三字楷书,“元”字篆书,铜色亦趋黄,其曰作为安南钱待考品。反观本品,显然与网展并叙述之钱是完全不同的,不可相提并论。
那么。此钱会不会是后人戏作呢?即,取金代之“天”,辽代之“德”,五代十国之“元寳”(因为我们还看到“寳”字隶书仍有唐五代十国隶书之意),三材三朝集铸之。这个猜想确实是很有趣的。然而,如果我们仅见一枚,尤其是仅见一种材质的时候,我们作此猜想,理由就显得相对充分一些。但是,当银、铜两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锈色深沁,凝重自然的铜品出现。那么,这种后世戏作猜想的理由就显得很不充分了。当然,我在这里的所论,目前也还是很粗浅的,对于此钱,觉得仍然还有一些不解之谜有待进一步分析考证。
三书体天德元宝钱,就目前所出情况来看,仅以愚之眼界所及,加上检索,所出甚罕,曾见相同银钱一品公见,铜品则未见。应是属于殊为难得之品。见有网述,三书体有小平现世,然未得见图。故,相信三书体天德钱应该非此展银铜两品。
总而言之,有关此三书体天德元宝钱,其铸者铸期,尽管愚见初步以为其乃为金代铸币,然,其还是有进一步研判之余地,只要实物在手,伪制可排,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复品再现,其铸者铸期必将渐至清晰矣。






下为另一种网展多枚天德元宝双书体钱拓图,与本展之品不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