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铜平虽易觅
银质换体变非凡
北宋《宣和元宝》篆书小平银钱

宣和元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 1119 — 1125
年)铸。钱文篆、隶二书成对钱。传为徽宗御书。作为一代著名帝王之赵佶,虽治国无大能耐,然,其书法绘画、铸币却独树一帜,其独创“瘦金体”书法。亲书钱文,铸“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宣和元宝”等钱,史称“御书钱”,名满天下。
宣和元宝,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其中折十篆书大钱已面世,本博曾展并有小考,此不多言。其版式较多,基本规制不变,钱文书写笔构差异而致版式之变。
其主铸材质青铜,亦有铁质,铅质者试样。史铸量丰,多数遗存有量,较为普通。在大量的铜钱遗存中,其银质钱则遗存罕少,虽非极罕见,然亦非唾手可得之品。换言之,宣和钱虽普,而银皆珍。
今展之品,正是一枚宣和元宝小平篆书银质钱。其银质包浆醇厚,窖藏出品,品色无异,自然天成。钱体铸制精整,边圆廓正,地章坦平,字廓深竣,钱文端庄隽美。一品优质银钱,大门敞开,嵩山直入眼底矣。
宋代历三百余年,年号数十个,铸钱海量,总体遗存丰厚。然多铜、铁之钱。期间并未曾间断铸银钱,至今发现凡是铸有年号国号铜铁钱的,皆有一些版式的银钱存世。作为赏赐礼钱性质的银钱,其铸贯穿两宋,这无论是遗品还是史籍记载,皆可为证。然,银钱遗存量少,此乃一方面史铸量少,流传范围狭窄,一般民众难以拥有。另一方面亦是银钱在辽金元的多次战争中,大多被掠北而去,幸存下来的反倒是今东北内蒙地区遗存相对丰厚于中原地区。
如是,今将此枚宣和篆元之银宝,遣上博来,品赏一二是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