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2012-07-03 07:16:38)
标签:

汀州

大观通宝折十

铅质

铜钱

十国纪年闽史

分类: 两宋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

——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去年《<泰和重宝篆书折三>银铜铅三材样钱展呈——兼议铅钱之性质》图文中,我曾述及历代铅钱(实际上有些是铅锡合金,这里为简洁表述,统称铅质钱)实乃试铸样钱的观点。此,仍然未曾有变,近还觉得有些话要说,以便再进一步补充。为此,今借所藏之一枚大观通宝折十铅钱,续接前论。

    图照显示,这是一枚品相极佳的铅质“大观通宝”折十铅钱。近千年漫长岁月,并未摧毁其美泉容貌,故而非常难得。观察此钱,徽宗圣手,瘦金宝书,堪为至美。钱体几乎完美无缺,标准形制,铸制甚工,笔划滚圆,字廓深峻,质量一流。可以说此乃大开其门的一品北宋铅质大钱。

    尽管大观通宝折十钱,遗存相对较多,价值相对较低,然,其多为铜质,银质甚罕。此品大观通宝折十铅钱,从品相上看,具有比较典型的试范钱特征,其钱文笔划不见流铅粘连,清晰无比,面背地章,相当平整,未有凹凸,由此可见其范模砂型质量很高。然而,如此精整之钱,其轮边却未曾修整,此点从一个方面似可说明,此钱与流通无关,实为以铅试范,出炉后即准备弃之,后因某种原因得以遗存。

    我们知道,由于铅材熔点仅327.5℃,因此,用铅对砂模质量进行测试性试铸,是最为经济的举措。既然为试范之举,则其量必定有限,并且不会进入流通。尽管铅钱在历史上有过记载和铜钱并用,如《十国纪年.闽史》:“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汀州它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公元916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但是,历史上更多的铸钱,可见与铜钱无二的铅质钱遗存,但却未见有和铜钱同时流通的记载,同时遗存亦极为稀少。这就说明了铅钱在大多数时期,并未作为流用钱使用的,其与铜钱无二之铅质铸品,不过都是试范之钱。而铅钱作为流用钱,也往往是极少数时期朝廷官方出现财政困难或者资源困难时才采取的不得己做法。

    这一点还可以从博友“北国盈泉”和“QHMT”二位展示的颇具数量,且又品相极佳的辽金铅钱或者铅锡钱中得到印证。这些铅钱品相极佳,且与银或铜钱同版同模之貌,但是,遗存数量却大大少于同范铜钱,这就说明,铅质钱主要是试范之结果,否则,其量绝不会那么稀少。这里,虽然铅钱不像铜钱般耐用和耐存,时间一长多会损坏直至消佚。但是,这并不能否定铅钱的基本性质,即,从总体上来说,铅钱非流用钱而只是试范钱。

    因此,基于铅钱的总体性质,历史以来泉界对铅钱的重视度是很不够的,或者说较大程度地低估了铅钱的历史和收藏价值。尽管有同期同品铅钱存世,然而被录入谱中的确极少,有些谱著,也多是象征性的录入几品,以作点缀,且往往与铁钱价值并论。

    显而易见,尽管铅钱遗存不丰,却多数品相已烂,但是,基于大多数铅钱的试范性质和遗存量极少这两个基本点,我们对铅钱的入谱和收藏需要切实转变观念,还铅钱以符合其历史作用之名誉,赋予铅钱以更高的价值评级。就像此品大观通宝折十铅钱一样,其价值绝非同范铜品可比。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精美铅质试范样钱展赏——再说铅钱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