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京川游侠
京川游侠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9,403
  • 关注人气:1,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2012-05-03 07:25:19)
标签:

钱文

崇庆

雕母

祖钱

通宝

分类: 雕母与母钱

  金贵雕母崇庆宝  一品夫人诰命身

金代《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雕母祖钱乃钱中翘楚,贵为乃祖,极其珍罕,一般不易见到更多实物,即使是清代雕母亦是如此。为进一步展示和分析各代雕母祖钱的特征,为大家提供更多一些参考。今日特将帐下另一枚极为珍罕的金代雕母祖钱遣上博来,展赏之间,让我们一窥金代雕母之尊相。

    本品,乃历谱尊为贵珍之金代“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钱”之祖。

    崇庆通宝,乃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铸币。青铜质,钱文楷书,形制小平、折二。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载,后陆续为各谱所继。在最近的李卫先生所著《辽金钱币》一书中,亦续载。此钱历来皆称存世极罕,乃为金代珍泉之一。尽管近年北地仍有所出,然亦稀少,续为珍贵。

    有鉴于此,本品乃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钱之雕母祖钱,则非同小可,更当小心侍候,认真辨识,不可轻率矣。

    察,本品,身有包浆,然非重锈裹身。其铜质精良,在部分泛黄金光中,经显微镜察,实非黄铜之色,乃为鎏金之光泽,是故,断其为鎏金,且鎏金层较薄,因年代久远,渐次磨损,以至于不甚金光般灿烂明显。本品出于罐装窖藏,加之但凡雕母,皆用当时最质优之铜材,抗锈蚀能力当比普通铜钱更胜几筹,因而,我们可见其钱体锈蚀损伤极弱,并无所谓入骨之锈。言至于此,则不停笔换行,紧续言之,即,我们切不可用通常眼光和思维去认识雕母之材质,更不可用通常辨识判断行用钱的眼光和锈色锈况等标准,去认识雕母祖钱之质地和品貌。而要以“特品特质,特质特貌”的思维和眼光去辨识,如此,方才不至于出现用奥拓标准去评判奥迪之幼稚错误。此乃本人对雕母祖钱认识体会之之八字愚见矣。

    本品之第二特征,乃为钱体厚实,径大于用钱。字口高凸,强烈的立体感,凸起于地章之上,笔划若如刀錾;整体极为精整,钱身无铜刺砂眼,优质板材彰显。从通常眼力感之,此钱即乃雕祖之样。

     第三特征,本品之钱文书意,乃与“崇庆通宝”楷书流用钱基本相一致,其书法端美,颇染徽庙遗风,确为“崇庆通宝”之个性楷书。

     然,尽管这样,我们仍需细部察之,以最终验明证身。请各位移步往下。。。。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到此停步,请展目以下正面清晰图照。此钱其实不需再多去找寻细部雕痕遗留。但见,“崇庆通宝”四字,雕痕已然明显,浆不覆痕,我便不作清理,保持出罐原貌。这种简单明了,即:钱文四字的字根与地章结合处,清晰可见道道沟堑。这“沟堑”,正是雕錾时为凸出字根而留下,是为最明显的刀痕。此,向我们展示了雕母祖钱的又一种雕錾风格,即地章与字根结合部,既不做彻底铲平修整,也不錾刻过渡台阶,而是在地章上再錾沟堑,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字口的凸起感。这是否是金代刻钱师的普遍手法,尚不能断之,因为还没有更多金代雕母祖钱发现而佐证。是故,得有所保留,而仅是基于认识雕母,尤其是显示小型雕母的一种錾技雕法而已。至此,其又一次证明,所谓“雕痕化尽”之传统认识,实乃一种相对形容或者是某些雕母的处理手法,而非绝对标准,并不具有代表性矣。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金代珍罕《崇庆通宝》楷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赏析  
    通过以上描述、分析和观赏,我们可鲜明的看出,此枚崇庆通宝小平钱,确是一枚手工雕錾作品。结合材质、品貌、雕痕,文字风格,四大要素,此品乃崇庆通宝小平钱之祖,便无丝毫疑问。

    崇庆通宝小平钱雕母的现世(相对今日上博而言),虽然还不能说是金代雕祖制钱的典型范本,也不能说是普遍技法,但是,其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使我们能从中感受到金代雕母祖钱与其所有流用制钱一样,无论是书法,还是铸制,皆为精美。其技法纯熟,刀工精湛,动刀雕刻之际,仍然非常用心地保留了其书法原意。

     籍此,也顺便再言及本人之又一体会,即历史上的手工制钱,有两种,一是:“雕母钱”;二是:“雕刻钱”。其中,第一种“雕母钱”,乃为呈恭样钱或者母钱之母本;第二种“雕刻钱”,是以流用钱为范本,以刀手工錾刻的作品。二者的性质不一,品貌表现不一,相对价值迴异。我曾经展赏过一品辽代千秋万岁背龙纹钱,即是典型的“雕刻钱”样本。此不一定正确,言及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