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创见特大钱
细辨详察穿越唐
创见品唐特大型《开元通宝光背》出号钱考略
这是一品开元通宝特大型出号铜钱。其尺寸亦今为止乃为创见,震撼之余,孰是孰非,此试初辨。
开元通宝钱,由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而后又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续铸,再后五代十国时期又有续铸。史上,唐先后两铸开元通宝钱,称唐开元和会昌开元。其中,会昌开元与首铸唐开元钱文书意差距不大,会昌开元之“元”字略小于唐开元。
先后两铸之唐开元和会昌开元,诸谱记载,只见唐开元有当十型钱和相当于后来诸朝折十型大小的开炉大钱。更大尺寸,则再无一见或有记载。
就基本特征而言,我们首先通过本品形制特征和钱文书意来看,一是,其钱文书意乃为唐开元书意之典型特征,其书意标准而典型,字体笔划结构自然,开元通宝四字神韵盎然,未有遗缺或走形;二是,其为窄缘之式,虽然并非厚重,可谓薄板,然,其铸制相当精整,边圆廓正,缘穿标准,可谓活脱脱唐开元通宝钱标准式的放大样。
其次,我们进一步以上下两图为基础,进行钱文特征较深入的辨识。由上钱照钱文和下图(唐铸开元通宝“开炉大钱”拓图)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钱照之钱文与拓图钱文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几近同模同范。无论“通”字走之最后一撇收尾上翘(虎尾),还是“寶”字宝盖头之梯形结构和“尔”字首撇与宝盖头横部相连,皆为一致。“开元”二字,则不需细述,笔划结构布局一致,明显无大的异化。
由此可以说,如果该开炉大钱乃唐首铸开元,那么本品之钱文书意与之类同;同时,从缘的宽窄和穿廓之形与宽窄来看,其也类同。至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本品在书意形制上确实为唐开元通宝之最标准的完全形制。
再者,我们结合钱体及其特写图照,察其包浆锈色。由上下图照察,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本品锈色深重,其绿锈通体裹身,其锈由骨生,入骨七分,其锈皮壳坚硬。斑驳中锈凸锈刺,在放大镜下通体密布,此等锈色锈貌,乃为入土时间久长,其耄耋之态,皱皮深纹,可至千岁有余。因此,就其锈色目鉴,我们还能从哪儿找到疑点呢?一言以蔽之,此锈色锈质,可力证其非近现代所仿铸,应为开门之品是也。
第四,若上述几点,还有疑问,那我们当试其声音,以其声再辨(这里,无法展示其声情况,只能由我实事求是的描述之)。将本品用绳子由穿而过悬挂,无论用手指弹之还是用金属棒敲之,其声闷响,盖无明清钱之悦耳之声矣。以其如此硕大铜版之体,闷响之声,将其年代大大前推,已然令人振奋。
古钱之声音鉴别之法,乃为古钱币基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其火气尽失,内外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或者悬挂敲击,其声音也越显得暗哑。比如先秦时期的出土刀、布、圜钱均多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其未受到深层之氧化,则声音显得相对清脆和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有疑。
上述乃为通过声音鉴定钱币之通常标准,其因古钱所藏环境和入土时间的极大差异,虽非绝对或者一票否决之标准,然,其多似此法,尤其入土时间长,铜体氧化严重之钱,则多如此矣。
通过声音辅助鉴别,本品之声音,在没有丝毫裂纹和挖补的情况下,其声闷哑,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力证其久远年代,非为明清之后铸,敲击之下,其音如号,所到门自洞开矣。
第五点,那就是唐是否有铸这样的超级出号大钱?显然,此问我们从史籍上找不到半点能给予肯定与否回答的直接根据,诸谱也未能对此有所涉及。是故,我们就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来进行一番推定了。
这一蛛丝马迹,首先是诸谱所载,唐铸开元通宝开炉大钱。此大钱为唐铸开元钱之非常式,虽然其尺寸与后朝铸之标准折十钱形制一般,然其并非流用折十之钱。这就是说,脱离本朝所铸标准流用钱尺寸作为特殊尺寸大钱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这点,我们当然还可以以三国孙吴铸大泉当千再为一例,大泉当千,共有小样、中样、大样和特大样四等规制出现,尺寸大小不一,币值相当。
再往前推,让我们穿越至秦汉,我们已然可见其半两钱之情况,半两钱,币值相当,尺寸大相庭径,尤其是,其还有超规制尺寸达60——70多毫米的超大半两银铜钱。
若续往前穿越,及至战国,其刀币亦有此种情况。
同时,唐以后诸朝也多见大尺寸镇库钱和出号大钱。即如北宋之超规制出号特大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等等。
显而易见,我们无需详细举证,即可凭常规泉识,回答这个问题,即,唐代特铸开元通宝超级出号大钱,是完全有可能的,其非为首创,且具有明确的历史传承性基础。
至于其性质,愚见以为,有三种可能:一是,特铸开炉大钱,此钱除了“开元通宝”四字外,乃为光背,无任何纹饰添加,其形制亦是地道的小钱放大样;二是,镇库大钱,即某铸局(钱监),特铸用于镇库;三是,祭祀大钱,特铸用于皇家祭祀天地之用。不管怎样,此大钱之标准形制颇能说明一些问题,尤其是,其充分显示了官炉之铸的形制和精整工艺特征。然,其又与近年发现的许多精铸且字口深凸(有的刻花)之待考厚重大钱,非为一样,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
真正的泉史,乃为最终遗存之实物写成,这是因为在古代由于没有铸币厂(局)钱币铸造档案遗存下来,关于各朝各地局铸币,我们皆只能根据少数非铸造档案描述,或者完全依据遗存出土实物进行辨识确认。
综上所述,本枚创见之开元通宝出号特大钱,首先从实物锈相、声音、钱文和铸制,其确难再找到几多疑点,其次,从历史传承性基础角度,亦无不可能之疑。藉此,愚见初断,本品乃到代之唐铸开元通宝特大钱。孰是孰非,尚可续研深考,并非盖棺,只是,否定其者,可举实证,而非“可能不可能”之信口臆猜,如此方可驳谬,以证其实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