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圣背百本珍罕
鎏金一品殊难得
五代应天三珍之《乾圣元宝背百》鎏金钱展赏

五代初期,刘仁恭之子刘守光于后梁乾化元年自号“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公元911年)。史谱称刘守光应天元年分别铸“应圣元宝背拾”、“乾圣元宝背百”、“应天元宝背万”。该三钱,也称应天套币,乃为刘守光铸币之应天三珍。旧谱无不称其极罕。
兹录本世纪2004年出版的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大集》对应天三珍的描述:“此三钱传世仅各见一品,传均流入日本。”由描述可见,此钱之珍罕。然,结合近年国内早已见另出之品,所谓应天三珍,各仅见一品之说,确真真实实是为古旧黄历,其一代代的续翻下来,闭目度世,妄猜臆想,毫无进取。尤其是应天三珍“均流入日本”之说,实乃脱离事实之妄说,其臆说蛙见误世误人,及至我中华泉人蒙羞!唏嘘之余,无奈及至几多愤然!
此时此刻,不仅本人有藏应天三珍,几位博友近来均陆续上博展赏几品,另见还有无疑之网展公见,更有其中银质品出现。今之事实已经证明,应天三珍,仍然在我中华泉人之手,虽有东瀛之渡,然不过其中之一,并不稀奇。无非,诸谱写书者,如何对待,要不要行还我中华泉人脸面之举而已。
今日,本博先将所藏应天三珍之一,一枚十分少见之“鎏金乾圣元宝背百”钱,遣上博来,一展姿容。
放目过来,但见,本品铸制相当规整,铜质泛红,出土已见时日而略具熟坑品貌。目光所及,尤见金光灿烂,鎏金显著。其中,鎏金已有斑驳,然,残存鎏金层仍保留较多,剥落之处,铜质包浆淳厚,绿红锈斑可见。其字口深峻,边圆廓正而凸起;其钱文书意正无邪,神韵依旧。诸般品貌特征,金甲耄耋,廉颇黄忠,无一不至大门洞开,燕山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本品这种鎏金的特色。其鎏金层遗存和脱落皆成块状,察其遗留鎏金层,其层鎏金较厚,当初存于较干燥之窖藏中,钱体侵蚀本身不重之故。这和有些残存鎏金钱不同,其鎏金成较细小颗粒密布锈蚀之下。总之,其因地因藏之环境和出土时间等不同,而至鎏金保留状态不同。另藏之与本品一起于窖藏之中的几枚相同品貌而不同年代之鎏金钱,亦是这种特定藏法所致矣。
同时,有见2011年中国嘉德“日本平尾赞平收藏古钱”拍品“鎏金应圣元宝背拾”一品,其成交价显示高达575,000元RMB,不可谓价不高。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亦证明了应天三珍确实存在鎏金品矣。
就本人集藏实践来看,历代铸钱,往往都有鎏金品,或母或样,总之是铸制更工者施以鎏金,用作礼钱或者存档之用,故鎏金钱品皆为历代铸币中的佼佼者,泉家尤喜之。除辽金钱外,宋钱鎏金品难得,五代十国、唐及其以前之钱,皆有鎏金钱品,只是遗存皆稀少,不易得之。
鎏金的“乾圣元宝背百”钱,经细致检索,目前还尚未见有公展,属于罕有难得之品。尽管如此,此亦绝不能言所谓仅见,既有一品,当可能存在二品。此无非表明,应天三珍,鎏金品之罕少而已。从本钱品貌加鎏金综合辨识,此钱当为首炉精铸,貌端品美,赐其金甲,乃生贵像,成把玩佩戴藏泉或赏赐佳品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