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珍《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小钱展赏

(2012-01-17 07:48:52)
标签:

忽必烈

大元国

元朝

供养钱

铸币

分类: 辽金西夏元

 铸艺粗率遗存少  个小品拙亦珍泉

元珍《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小钱展赏

元珍《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小钱展赏
     佑三年背宝钞平一,为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所铸。关于此钱的来历和使用等,未见更多论述。其得入谱,史铸为真,小小个儿,评级甚高,是为元代比较珍稀的币种之一。

    此钱铸制不甚规整,文字粗率,正是元早中期铸币的特征之一。元代铸币,两个极端现象明显,即有铸制精整工艺较高的钱,如大元国宝、至正通宝等,亦有至元和本品之类的制作不甚规整的粗率之钱;有特大尺寸如至正钱亦有直径仅十几毫米之超小钱。本品即是其中尺寸较小者之一。

    本品老态龙钟,锈漫漫其修远兮。钱体径小却较为厚实,钱文书拙,铸制粗率。其系出土之品,锈蚀较重,品相一般。然,诸般特征已至大门洞开,不需赘述。

    其背“宝钞平一”旋读四字,望文生义,应该是以此钱当纸钞一文之意。关于元代纸钞与金属铸币之间的关系演进,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简要综合起来,可知此钱一二来历和用途。

    元朝币制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元朝版图辽阔,横贯欧亚,由于纸币本身轻便,携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其钞值有“有一贯、贰贯、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不等”。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铜银两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中统年间(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公元1260-1263年)铸行了“中统元宝”。后其年号一致有金属钱铸行。元代的很多金属铸币,主要为纸钞的辅助用币。亦有一些不是货币当成货币使用时寺观钱和佛供钱通行。

    官场上的人敛财有花样,寺院里的僧侣们也有手段,他们巧用“供养钱”来掠夺财物。“供养钱”也称“寺庙钱”、“供佛钱”,是寺庙里专门用来放在佛像前供奉的钱币,不是流通货币。但是,元朝的供养钱有别于其它朝代。由于元朝的喇嘛僧位为职官,且贪得无厌,经常以供养钱的名义勒索香客,于是乎供养钱就成了不是货币的货币了。

   《元史·释老传》中载道:“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忽必烈尊喇嘛八思巴为国师,此后也有十余人成为帝师。传说当时有个僧人叫龚柯的率众僧与王妃争道,竟猖狂到从车上把王妃拉下来痛打一顿,并有犯上之语,然而皇帝知道后也不做理论。由此可见元朝僧侣的地位之高,权势之大。元朝的寺院不光香火鼎盛,而且铸钱的炉火熊熊燃烧,热闹非凡,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铸钱炉,和尚们殿前顶礼膜拜,殿后燃火铸钱,好不忙碌。寺院里的自铸钱当然比不上国家正规钱监出的钱,所以元朝传世的供养钱大都铸作粗糙,文字草率,且比一般铜钱小。但传世不多,皆较罕见。

    由上资料的描述。此“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钱,确是一品纸钞的辅助性铸币,其官铸有可能;寺院自铸通行亦完全有可能。其中以寺院铸钱说,也许是因为其钱正面铸纪年,而非通常正钱使用的“元宝、通宝、重宝”,有此以和官铸钱加以区别。总之,不管如何,本式钱为公认的元代正式铸币之一,其具体铸者是官是庙,尚有深考之余地,虽此,却并不影响其作为元代已经遗存非常稀少的珍稀铸币之地位矣。

    今遣此钱上博展示,以飨泉好,欣赏品思,乐乎!


元珍《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小钱展赏

元珍《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小钱展赏

元珍《延佑三年背宝钞平一》小钱展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