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衣铜骨贝
悠古载春秋
战国大型《鎏金铜贝币》品赏

贝币,原始的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在商代常见一种齿贝,其背面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学名“货贝”。
“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尚书·盘庚中》孔颖达疏)中国商周时期的墓葬时有出土。商代的卜辞和铜器铭文中,也有“锡贝”、“囚贝”、“赏贝”等字样。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贝产于海,不敷流通,就用仿制品来代替,遂有珧贝、蚌制贝、骨贝、石贝、陶贝等,乃至出现向金属货币形态过渡的铜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行铸钱,贝、刀、布等原始货币乃废。
本枚铜质贝币,青铜质,鎏金之体,个儿大体胖。史来但凡鎏金之币,皆非流通货币,多为样钱或礼钱,一些币种其形制体型往往可大可小,并无定型。察本品体态,高大36毫米,背空心铸,上有穿孔,乃为仿贝之铜质品,在与流通贝币相比,此体型已然属于大型,铸工精到,形如海贝,其锈深入而坚实,鎏金虽然大部剥落,然仍可显见。因得鎏金护体,而至币体更为完好,殊为难得。
此型之贝,应属礼样性质,可以想见,当初彩绳穿挂,佩戴于身,摇曳之中,但见斑斓金光,招摇过市,必多抓眼球。除此之外,佩戴或把玩于手,作为吉祥祈福之象征物,亦又一用矣。
战国时期或更早之铜贝,时有所见,非为稀罕。然,大型而又鎏金,则仍属不烂见之物,故藏之有道,把玩审视之间,幽古之情油然而生,古情古景若如海市蜃楼,飘然眼帘,别有一番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