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加拉湾的月亮》第六章:语言障碍

(2011-01-31 14:19:14)
标签:

塔卡

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的月亮

穆斯林

语言障碍

文化

分类: 纪实

第六章:语言障碍
 
我在三层折腾的时候,首席夫妇并不参与,也不干涉。他们几乎不上三层来。偶尔上来也是快到的时候站在门外甚至楼梯上跟我讲几乎。他们属于不太善于跟人交往的人。首席大概是性格或工作的原因,不太会跟人聊天。他夫人则是属于比较善良但又有些笨拙的人。我喜欢交友、聊天,但跟他们这种人性格差别太大,共同语言很少。所以一开始大家还试图交流和沟通,到了后来就只有谈工作了。
  尽管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但首席还是很尽职地帮我很快地熟悉了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使馆、孟加拉国政府部门主要媒体和达卡记者俱乐部,并尽可能地把他在当地的熟人和朋友都介绍给了我。应该说虽然我们的年纪差距不那么大,也就是12岁左右,但由于性格和经历等方面的缘故,我们的性格差距太大了。首席各方面都显得太老气,但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当时我也相对年轻,第一次驻外(我估计也是最后一次驻外——在现行体制下驻外是一种对人的折磨和浪费生命),驻外经验不足,在许多方面做得其实也很不够。后面我会讲到发生了许多事。

    到达卡后,我很快就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问题。
  当地人除了极少数,英语都很差或者干脆一窍不通。我们的雇员几乎完全不懂英语,大街上也鲜有英文标识。我意识到大事不妙,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我将寸步难行。无论如何,我不能指望首席给我当翻译啊。

    刚到达卡头两天我跟着首席夫妇吃饭,之后首席让我先从分社借点当地货币——塔卡(TAKA),自己“单过”,自己做饭吃。这很正常,到了外面还是要靠自己。没人有义务照顾你。
  领了钱我就喊上GORBI陪我去买东西。去的时候我们是走着去的。那个年代,在国内大家还是骑车为主,分社没有自行车,所以我很自然就带着GORBI,让他领我去了最近的一个市场。后来知道那里是二号市场。
  第一次到这种市场,小贩儿高高在上地坐着,菜堆在他的周围,中国人吃的菜基本上也有,价格比国内贵。菜场里到处是腥味儿,听不懂小贩儿们说什么,钱我也不认识,我选好东西,由GORBI帮我砍价付钱。总之第一次购物虽然有点好奇,但总体上人感觉很不舒服。我不喜欢当哑巴。
  匆匆离开菜市场。出来后我还打算走回去,但见GORBI喊了什么,叫来一辆人力三轮请我上去。我坐好后想着就这么几步路,GORBI肯定跟在后面自己走就行了。根本没想到他是否需要乘车。放在国内,半站路的距离谁会乘车?
  不料,GORIBI又喊了一声,招来了另一辆三轮,坐上去跟在我后面。我没吭声,心里有点发愣:这个地方的人怎么这么懒?
  到了地方我问该付多少钱,GORBI说5TAKA。我当然只有照付。当时塔卡与美元的比价是40比1,因此按照当时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5塔卡比一元人民币略多一些。太贵了!后来我才知道的确多付了,这个距离一律都是当地三轮的“起步价”,3塔卡。不过GORBI这个人,准确讲是这个孩子,并不坏。他年纪大概在16-17岁,那里的人大多搞不清自己的年龄。
  孟加拉国国土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雨季少点,旱季多点。都是季风和洪水闹的。当时的人口官方统计是1.25亿。实际上多少我估计阿拉也不一定说得清。
    安拉!
  孟加拉国90%以上的人是穆斯林,其余是印度教徒、基督教徒和佛教徒。
  虽然穆斯林占多数,但孟加拉国始终坚持世俗政权,宗教不干涉政治。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政局不出大乱子。
  所以一到那里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伊斯兰文化。刚开始我搞不清楚,为什么到了一个时间点高音喇叭远处就响起来了似吟似颂的声音,后来才知道是清真寺的“念经声”,电视里的节目同时也是在诵经。
  首席在孟加拉国读书工作十几年,当地朋友很多,尤其是记者同行。但他们的英语也很差,所以我坐在一旁像听诵经差不多。我暗下决心赶紧学孟加拉语。不懂孟语,不仅无法正常生活,更无法正常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