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万德镇境内,南靠泰山,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全国四大古刹之首。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著名胜境有大雄宝殿、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几十处。
山门▼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建于明代,清重修。▼

钟鼓楼▼

大雄宝殿——始建于宋嘉佑年间(1156-1163年),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


五花殿——为宋嘉祐(1056~1063年)僧琼环创建,明正统中(1436~1449年)僧志昂重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僧性端重修。▼

“摩顶松”——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树下有“嘉靖丙申秋七月四日”由“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题写“株树运台”四字。▼

千佛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
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


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其中有32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8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有“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之句。▼


灵岩汉柏——千佛殿东侧柏树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汉柏纪》石碑一块。▼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御书阁”为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

般舟殿遗址——始建于唐代,为寺内主要建筑之一,宋以后各代重修,后毁废。▼

地藏殿(新复建)——位于大雄宝殿东面。▼

积翠证盟殿——位于千佛殿北、灵岩山颠南坡半腰,依山凿壁而成。殿正中雕有贞观年间开凿一尊高约5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龛内有唐宋题记多处。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在龛外增修方形石室。▼

千佛殿东南山崖下有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近,故称“五步三泉”。▼

袈裟泉——位于地藏菩萨大殿南面,又名印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一。 据载;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有铁自地涌出,高可五、六尺,重可千斤,天然水田纹与袈裟无异,故名。▼

“铁袈裟”▼

另有各种碑刻题记,散存于山上窟龛和殿宇院壁,共计420余通。内有唐、北宋、金、元、明、清各代的铭记题刻等。▼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

慧崇塔——唐代灵岩寺高僧慧崇禅师的墓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墓塔。▼

墓塔林——为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


本次是《北京古迹》群组织的山东部分地区及顺路河北南皮2天访古活动,由群主天翔128古迹,高级主管古迹寻游亲自带队,两车共8人前往。以上文字内容均参阅寺内介绍牌及《百度百科》网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