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穿梭于中美航线上的中国老人
(2011-04-27 21:39:07)
标签:
中国美国穿梭飞行老人 |
分类: 杂谈 |
4月3日,这是来美国之前预定好回国的日子。早上先送走了回西雅图的斨;上午10:40(美国西部时间)从家里出发,与女儿、女婿、外孙星星一起直奔旧金山国际机场,我们将乘坐下午2:50起飞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986航班至北京再转飞重庆。在机场与外孙星星、女儿、女婿依依惜别,心里怪难受的。分别后安检、登机、飞行等一路顺利,北京时间4月4日17:40到达北京。取行李、再安检,乘坐当晚19:30飞重庆的国航班机,到家才当晚23:30。
在近3年半时间中我们已经是第四次往返乘坐该次航班。除感受到中国的航班在飞机设施、服务、送餐等方面都比美国的航班好以外,另一个更为强烈的感受就是从乘客方面看是一个老年化的航班。就我初略估计55岁以上乘客应该有乘客总数的一半以上吧!其中有不少人都是70或者80岁以上的老人。我的座位在配餐岛附近,老人们上洗手间从我旁边颤颤巍巍的走过,以及不止一位老人到配餐岛的灯光下来从一大袋药物中找寻(看清)自己应该立即服用的药物时,使我的感受是那么强烈。
我住在硅谷女儿家时经常到社区公园去锻炼身体并和中国老人交流。目前去美国的中国老人签证每年已超过20万,他们出国是为了到外面走走看看;与子女、孙子、外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也“发挥余热”,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顾第三代,减轻晚辈的负担。这当然是一举几得的好事,也是一种最好方案。但不少老人抵达彼岸后处于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不同文化的氛围,语言障碍与行动不方便给老人们带来很多困难。去美国的老人们大多是很有成就的老人,高级知识分子、专家、教授、各级政府官员占很大比例;他们在国内生活条件优越,有的是雇佣保姆照顾自己生活,到美国后要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顾第三代,在思想上产生大的反差,有的还与儿女、孙辈发生矛盾,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子女在国内的不也一样吗?这也是天伦之乐的一部分吧!
通常来美国探亲的老人们都持有B类签证。该签证持有者允许在美国滞留半年;老人们为了能够与子女、孙辈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也为了能够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顾第三代,使子女能够减轻一些压力,更好工作,就这么来回穿梭在中美航线上。这真是可亲、可敬、勤劳勇敢的中国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