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杭州余杭之南山造像

(2012-12-17 20:51:27)
标签:

余杭

南山

元代

省保

造像

杂谈

分类: 造像

浙江杭州余杭之南山造像

位置:杭州市余杭区瓶窑西面约 一公里处的南山

年代:元

199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造像位于余杭区瓶窑西面约一公里处的南山,造像分布在海拔不到150米南山东南的山腰石壁上,延绵数百米。古时,这里为采石场,采石后,山体上留有千仞峭壁,造像就是在这壁上起龛雕刻。

南山造像为元代开凿而建。原有大小不等30余尊。据文物部门资料,1978年前后,当地村民炸山取石,毁坏近三分之二,现仅存造像十二尊半。十二尊半造像从东到西自下而上依次为释迦牟尼半身像、阿弥陀佛坐像、三世佛、说法如来、观世音坐像、释迦牟尼坐像、观世音菩萨立像、尊华宿王智佛像、半尊残缺佛像、释迦牟尼坐像、真武大帝像。

1释迦牟尼半身像,位于南山的东北坡“放生池”的西北石壁上,面向西南,通高2.3米,头高1.1米,肩宽1.45米,螺发肉髻,脸丰满呈方形,眼部微微突起,鼻子宽而扁平,嘴唇微闭向内收起,短颈,着通肩袈裟,敞胸,佛身下部与池水持平,佛首左端刻有莲花一朵,应该为造像的题记。左边岩石上横刻放生池三字。http://s2/mw690/7351b555gd10bde116021&690

http://s6/mw690/7351b555gd10bde8bebc5&690

2、阿弥陀佛坐像,面向南,龛作头光和身光形式,通高2.8米,头高0.6米,肩宽1米,躯体高1.6米,莲座宽1.8米,座高0.6米,螺发肉髻,眉心有痣,身披架裟,敞胸,说法手印,善跏跌坐式,左手屈指向上置膝前,右手向上置于胸部。左肩侧刻有莲花一朵,上刻题记本寺都寺比丘徒众镌造阿弥陀如来尊像功德普渡众生有者至正元年(1341年)八月http://s3/mw690/7351b555gd10be648c392&690

http://s12/mw690/7351b555gd10be6c1d7cb&690

http://s14/mw690/7351b555gd10be760ca5d&690


  345、三世佛,面向东南,三尊佛像并列雕凿,属半成品,只完成火焰形龛及头至肩部轮廓,这三尊佛像高悬于开门堂之上,佛像数据未知,三尊佛像大小比例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来世佛的面未曾开眼。这是由于前世今世已知,而来世未知,因此来世佛的面在刻造时不曾开眼。照佛教的说法,三世佛可分横三世竖三世横三世是按地域范围来分,具体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则是按时间前后来分,指前世佛(即燃灯佛,也叫过去佛)、今世佛(即释迦牟尼佛,也叫现在佛)、来世佛(即弥勒佛,也叫未来佛)横三世竖三世构成了佛教的纵横时空体系。像南山这样独特的竖三世佛像,在其他石窟造像中非常罕见。
http://s8/mw690/7351b555gd10bedc300e7&690

http://s4/mw690/7351b555gd10beeb86d63&690

6、说法如来,面向东南,通高6.6米,头高1.5米,肩宽2.3米,台座2.8米,莲花台宽3米,螺发肉髻,弯眉凤眼,眼梢微微向上翘起,扁鼻厚唇,圆脸大耳,身披袈裟,袒胸,左手执法螺,右手屈指向上。说法如来是除了三世佛外最高的佛像。http://s3/mw690/7351b555gd10bf162e8d2&690

http://s4/mw690/7351b555gd10bf28f2dd3&690

http://s10/mw690/7351b555gd10bf3092e49&690

7、观世音坐像,面向南偏西,坐像通高2.8米,头高0.7米,躯身高1.55米,肩宽0.8米,莲花座宽1.4米,观世音菩萨端坐于仰莲座上,头戴宝冠,冠镶嵌有饰化佛,着大氅,佩戴璎珞,袒胸,双手叠于腹部,手心向上,捧宝钵置于胸前。http://s14/mw690/7351b555gd10bf820771d&690

http://s6/mw690/7351b555gd10bf8dcc6e5&690

http://s10/mw690/7351b555gd10bf997d579&690

8、释迦牟尼坐像,面向南偏东,圆光浅龛,坐像通高2.6米,头高0.6米,躯身高1.6米,肩宽0.8米,莲花座宽1.3米,螺发肉髻,身着长袍,左手屈指手心向上于胸前,右手作与愿印。此尊佛像之前左上方半边有坍塌损坏过,现在看到的是2006年整修的时候把坍塌部分修复回去后的样子。http://s13/mw690/7351b555gd10bfd44e56c&690

9、观世音菩萨立像,面向南,莲瓣形浅龛,像通高4米,头高0.65米,肩宽1.25米,莲叶舟长2米。观世音头戴宝冠,冠上有饰化佛,面容圆润,神态安祥,胸挂璎珞,宽袖大袍,左右垂有飘带,右手按,左手背于腹部,左手持短佛珠一串,赤足立于片叶之上,共下浪花翻卷,浪花左端有一天马神兽,回首仰望观世音。http://s1/mw690/7351b555gd10c022902c0&690

http://s16/mw690/7351b555gd10c034ac2cf&690

http://s10/mw690/7351b555g7b4e0062ea49&690

http://s13/mw690/7351b555gd10c04aecafc&690

http://s14/mw690/7351b555gd10c054b444d&690

10、尊华宿王智佛像,面向东,通高3.3米,头高0.78米,莲花座宽1.9米,佛像造型是圆顶浅龛,螺发肉髻,眉心圆痣,鼻梁宽扁,两耳垂肩,身披袈裟,左手心向上,右手垂膝,下设莲花座,慈祥庄重。在像的左肩上侧竖刻莲花一朵,上有题记泰定五年(1328年)孟春吉日比丘明质命工镌刻尊像普颂尊华宿王智佛全忘胜劣印元因随涌现南山石功德庄严万相寺”7行楷书46字。 尊华宿王智佛在《大正藏·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中是西北方一百五十佛名第十二佛。可能因两字的音相同,在《十方千五百佛名經》是净华宿王智佛。净华宿王智佛是专门保佑婴儿出世大事的。信徒在生儿育女前,以净华宿王智佛名号讽诵作礼,其人所生子女得天眼照应,不会生在下贱贫穷之处,也不会生在三恶八难之处,出生的子女身如金刚相貌出众,永脱生死千万亿劫生死之罪。http://s9/mw690/7351b555gd10c08f49838&690

http://s7/mw690/7351b555gd10c095757f6&690

http://s15/mw690/7351b555g7b4e03a47d7e&690

11、半尊残缺佛像,仅存佛像下半部及莲花座,为2006年在清理石像时发现的。http://s5/mw690/7351b555gd10c0ad18fc4&690

12、释迦牟尼坐像,面向东,像通高3.6米,头高0.8米,肩宽1.3米,躯身高2米,莲花座宽2.5米,高0.8米,火焰型浅龛,佛像闭目沉思,螺发肉髻,眉心有圆痣,面部圆润,鼻梁宽扁,两耳垂肩,身披架裟,袒胸露腹,左手食指、小指上,右手至膝,善跏趺坐式,下设莲座。http://s16/mw690/7351b555gd10c0feda74f&690

http://s15/mw690/7351b555gd10c10e1eece&690

http://s3/mw690/7351b555gd10c1198d3b2&690

http://s13/mw690/7351b555gd10c1217c2bc&690

13、真武大帝造像,唯一的一尊道教造像,面向南偏东,像通高2.45米,头高0.55米,躯身高1.4米,肩宽0.85米,座宽1.25米,座高0.5米,造像披发垂肩,圆脸大耳,有须无髭,右手持利剑,锋向上,剑长103厘米,斜在左胸前,左手搭膝上,着宽袖长袍圆领道服,盘腿端坐,右脚搁左膝,足外露,座下为蛇缠龟身(玄武)。

http://s2/mw690/7351b555gd10c1b210fc1&690

http://s2/mw690/7351b555gd10c1c483cd1&690

  南山造像有一个共同特点,凡是佛像均是螺发肉髻,丰面大耳,弯眉垂目,鼻梁宽扁,唇厚微翘,缁衣袒胸。按石刻纪年看,有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及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前后相距14年,雕琢造型如出一脉师传。
http://s15/mw690/7351b555gd10c29b7cefe&690

http://s12/mw690/7351b555gd10c2c7de8db&690

http://s5/mw690/7351b555gd10c2e8e9544&690


  南山造像除一尊属道教造像外,其余均为佛教造像。在元代,这类二教合一的造像群,省内少有,是一处十分珍贵的道教与佛教合一的文化遗产。1983年,南山造像被列为余杭县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制止了开山取石,对南山摩崖造像进行了有效的保护。1997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造像历经了几百年的雨侵风蚀和人为损坏,造像风化严重,有的面临崩塌已到岌岌可危的程度,有的造像局部已坠地损毁。为了抢救保护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200610月余杭区文物部门,对造像进行了修缮保护,除对造像本体表面溶剂清洗、喷除藻剂、嵌缝外,还对造像周边石材表面及裂缝,钻孔灌浆加固,对部分残损造像复原修复,另外还在龛顶砌筑挡水檐,防止雨水直接冲刷,从顶部防水排水以解决顶部山体渗水等技术问题,历时近一年,至20079月,核心保护工程已基本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