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图书馆的有效利用计划

(2013-10-28 15:21:06)
    作为深圳市少儿图书馆的荣誉馆员,资深义工,有幸因为喜阅365计划参加华润怡宝百所图书馆计划回访活动,百所图书馆计划是华润慈善基金会的公益项目,旨在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中小学捐建图书馆。已经在各省份捐建了100多所图书馆,从2012年开始,和少儿图书馆的各位故事义工一起,参加了几次图书馆回访活动,看到了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也看了一些困难,今年10月19日,回访百色希望小学图书馆的时候,校长对我说,很多孩子也来图书馆看书,但大多翻了一下就放下,然后离开了。当天晚上和百色当地的十多位阅读推广人茶叙,其中有一位小学老师,也谈到了他们学校图书馆遇到的困难,很多捐赠的图书打包堆放在图书馆的角落,完全没有被孩子们看到,非常遗憾。我想乡村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曾经也和很多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聊到这个话题,发现这是一个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得到大家的赞同,并且有学校计划做一些尝试,现在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这个计划,让更多的乡村图书馆有效利用,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可以走近一本本好书。

    首先,教育资源缺乏地区的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肯定繁重,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额外加入图书馆管理工作,工作量很大,不一定有老师可以来承担。即便是有老师可以拿出业余时间来做管理工作,也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首先是图书管理工作专业经验的缺乏,图书管理是需要有一套专门的体系的,如果书的数量大的话,也许需要电脑和软件的配合来管理。登记造册上架以及借阅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庞大。并不是光靠热情和付出就能完成的工作。

    其次,阅读是需要引导和指导的。有引导能力的成年人带领孩子们阅读,才可以让阅读走得更远,像百色希望小学校长说的情况,也会经常遇到。很多孩子翻看书的故事情节,有些觉得吸引不大,就放下不看了,缺乏阅读指导是很多乡村小学遇到的问题,很多老师只能教课业,对阅读他们自己也缺乏培训和研究,更无从对孩子们进行指导了。

    这时候,建立义工机制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首先是在学校里招募学生义工来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特别是四年级以上的孩子,进行义工培训,然后在图书馆内服务,有经验以后带领更多的学生义工,加入到小义工的队伍,大带小,无论孩子们毕业后一茬茬换人,整体的义工架构会存在。每天放学安排小义工值日,周末可以小义工们整理图书,把义工工作分成小块的工作,每个小义工只需要承担很小的一部分义工工作,每周花费1-2个小时,即锻炼了自己,也不会影响学业。

    具体实施的时候,开始需要有资深义工安排带领培训。这些义工可以请求外援。小义工可以分成几个小组:登记编码义工,上架整理义工,借还书义工,宣传培训义工,秩序辅导义工。。。每个义工小组可以由12名义工,制定岗位职责,工作细则,交接制度。每年在四年级的新生中进行义工招募,补充6年级毕业后义工的不足。每周或者每双周值日一次。10-12个义工可以设置AB角,以防某位义工缺席替补。如果图书馆规模比较小,可以一人身兼数职,视具体情况决定。孩子们都是特别热心愿意做义工的,只有组织好,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解决了内部管理义工工作后,重要的工作是阅读指导义工。这个需要有引导能力的成年人来完成。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请外援来完成。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多的阅读推广人,在各个地方做着义工工作,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很多阅读推广人非常有能量,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的例子。他们非常有经验,又有热情,如果可以结合到各乡村图书馆去做推广活动,故事会,阅读指导活动,将更能发挥他们的作用,给义工更大的舞台。像我在百色遇到的各位阅读推广人,他们都很乐意去距离他们并不太远的百色希望小学做义工服务,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带去阅读指导。这样的结合,对乡村的图书馆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深圳离百色很远,我们义工千里迢迢去一次也不容易,如果整合当地资源,深圳义工每年去交流探讨,平时的阅读指导工作请当地义工完成,那将会是个非常好的组合方式。后续的联络正在进行中,也希望我们的百色之行可以给乡村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帮助。

    各公益机构为孩子们的阅读都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工作,我想大家为了孩子们的阅读也没有门户之见,只要大家携手,我们的阅读推广一定可以走得更好。

    最后,感谢每一位为孩子们付出辛苦的义工们!

乡村图书馆的有效利用计划

乡村图书馆的有效利用计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万圣节小手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