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绝对不吃番茄
我绝对不吃番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86
  • 关注人气:3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陪孩子写作文(清明篇)

(2013-04-07 13:38:49)
标签:

文化

分类: 纵横爱学习

清明节,星星老师让孩子们改写《清明》一诗,要求押en韵。

横同学最后交的小练笔如下:

正是清明,

细雨纷纷。

站在山坡,

遥望行人。

春风拂面过,

新生的树叶很柔嫩。

遍地野花,

香气真好闻。

三三两两的扫墓人,

声泪俱下读祭文,

祭文极感人,

我悄悄抹泪痕。

轻声悲叹,

先人都已归土归尘。

问路之时大雨倾盆,

狼狈不堪敲人门。

对面就是杏花村。

 

    这篇短小的文字是我们花了一个上午作的.开始的时候,沿用了第一次写押韵诗的办法,先找出押韵的字来,和第一次不同,这次的主力是横同学自己,而且主要没在电脑上找,是自己拼写.b,p,m,f,d,t,n,l......用上四声调,写出自己喜欢的,和认为能用得上的en 韵的字来,本,奔,笨,盆,喷,门,闷,分,份,芬,粉,纷,粪,奋,愤,焚,坟......然后开始组词,可以用2字词或者4字词,韵字必须在后面,这个挺不容易的。其中到了尘字的时候,用灰尘,可惜这字儿在诗句里不好用,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关于尘的意思起来,最后讲到了万物归尘,尘和土差不多意思,然后变成了归土归尘。横说,这个我以前都不知道,是呀,这个不就是学习的过程吗?谁生来就会的呢?

    第二步,开始确定诗歌的主线.因为是改写《清明》所有主题明确,无需自己多想,需要的是怎么来改写,有了主题,就从我们刚才组的那些词语和找出来的字开始吧。

这个过程,横同学挤牙膏似的,很快写出来了,初出来的文字,并不一定恰当,第一稿重要的是框架。把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出来,字词慢慢斟酌就是了,结构需要第一时间先确定好。

    有了基础框架后,我们读了一遍开始写的诗歌,很多地方不甚理想,于是开始第三步工作:字斟句酌。这个部分是个艰难的过程。

    第一稿,横同学用了3个“很”字。“很柔嫩”,“很好闻”, “很感人”,在诗歌里,同一个字的重复,除非是特别需要,否则就显得文字很罗嗦无味。横同意了,最后修改了后2个很,变成了,“真好闻”和“极感人”,自己对本读了几次,发现这样就生动多了,可见,这样的修改对横来说,对同义词的用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先人”这个词语,也是经过反复思考比较,最后选用的,逝去的人,都是什么人呢?死者,太直白,英雄,未必都是,老人,也难判断......最后确定先人最合适,无论是谁,都合用,于是用了先人。关于直白这一说,我引用了一幅画来说明。

   踏花归来马蹄香”。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得第一名的画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这画里没有花,却画的是蝴蝶,这就是意境,诗与画一样,需要意境,而不是白话。我不知道横同学最后能明白多少,但我想,这些他能理解,最后有一天能真正领悟到。

    当到了回程的时候,大雨倾盆,横说他只知道倾盆大雨,不知道大雨倾盆,于是我说,诗歌里很多字词可以适当倒装,为了配合韵脚,不影响意思和通顺程度,这个也是会经常用到的地方。

    最后斟酌最久的,是这一句:狼狈不堪敲人门。开始的时候是狼狈不堪进家门。后面的杏花村就无处着落了,到了家,家附近,何须再问路呢?好吧,改,改成酒家门?不对,还没到杏花村呢。改称店门?也不好,荒郊野外的,哪有什么店呢?那是谁家?横坚持想用个门字,最后他自己终于选了别人家的门,这个门无需交待是干啥的。随便冲进别人家也是不行的吧,那就用个敲字比进字好吧。哈哈!这不是现代儿童版的“贾岛推敲”吗?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欣喜不已。

    孩子的学习也好,习作也好,写得好固然让人欣喜不已,但真正重要的是学习的方式和过程,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非常重要,但课后的这样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带孩子一起走,让他自己走,也许会走得很好,也许会走得艰难,如果一路上有父母的陪伴,扶上马,再送一程,我想,孩子一定会走得更坚定,更顺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