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太湖大学堂国际实验学校校长:孩子能静定的好处

标签:
转载 |
分类: 番茄爱学习 |
孩子能静定的好处
作者简介:郭姮晏,美国纽约大学金融、国际贸易双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曾任职美国Bankers Trust ,法国Credit Lyonnais Securites,现任台湾老古文化公司总经理,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儿童智慧开发研究中心执行理事,太湖大学堂附属国际实验学校校长。
几乎每个成年人看儿童,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他们天生好动,一刻也不能静下来。于是休闲时,常带他们到充满声光刺激的游乐场所,课业的安排也是一样接一样的,深怕稍一停顿就输给别人。在父母的安排下,能有多少思考经验,则不得而知了。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果我们错失孩子安静的本质,任其偏向喧闹,对他们身体与精神的发展,将是很大的损失。
我们常为心不在焉、未做完一件事又急着做另一件事、似乎很忙碌,但永远无法做好一件事的孩子担忧生气,甚至斥责打骂,最后束手无策时,只好自圆其说:大概是他的个性吧?
因为,儿童在“静、定”活动的过程中,是以意志控制自己身体的活动,换句话说是以意志(精神)支配随意肌(肉体)。能够完成静定活动,是基于儿童意志力的安静。
当我们能静定时,精神状态是放松的,此时脑波会出现α波,而α波很适合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右脑的开发,相当有帮助。
右脑是直觉的脑,因此在右脑发达的时期,给予孩子任何教导,他们都会直觉、没有选择的吸收,同时右脑也是以潜意识为主的脑。
而左脑是显意识的脑,有选择性辨别的能力,会对外来的信息,说:“不!”因此,当孩子六岁后,左脑功能快速发展,就不会全盘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
很怕输在起跑点的父母,过度重视智育(也就是左脑的教育)。其实在婴幼儿时期,人类的右脑特别发达,结果因成人的功利,错失了用右脑强化孩子左脑功能的机会,若左右脑能同时使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二至五倍。而孩子左右脑能均衡,身心才会健全。
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而秘密关键其实就在右脑。
平凡的一般人通常只知道活用左脑,而被称为天才的伟大的画家、音乐家、诗人、作家等,则是从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右脑)获得灵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发明是来自于宇宙的无限力量,透过我们表现出来的东西,这在我们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
帮助幼儿心灵的开展
所谓教育,就是给予适当的环境,协助儿童的发展,并期待人格能健全发展。有一天,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从一位母亲手中抱过一个婴儿,她看着婴儿红润圆胖的脸孔,透出一股难以形容的安详、宁静,于是她发现,原来孩子有天生爱好安静的本性。
这个发现,激发了她的灵感。她将安静变成一种游戏,用在小朋友身上,结果收获超乎她的预料,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们一旦认识、体验安静游戏后,便会一再要求多次进行。
这显示安静确实是儿童生命本质的一部分。
事实上,儿童内部存在着自然发展的法则,有运用自己心智能力、实践自我表现的欲望。成人若懂得站在协助者,而不是干预者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各阶段身心的发展,他们自然会完善地开展自我。
静、定活动的安排,就是有助于孩子心灵的开展,孩子在心灵安静后,能学会听和管理自己的能量,体会内在的安定,对孩子心灵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且他们内心获得抒发的渠道后,也会培养关怀他人情感,以及宽容他人的精神。
你不必再喊:“给我安静了”!
老师、家长常为分心的孩子忧虑万分,看着孩子上课或写功课躁动不安、无法专注时,常头痛不已,忍不住对孩子吼叫:“安静!”“不准说话!”“到那边去罚站!”到底孩子能安静几分钟?
传统的打、骂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成人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孩子安静?”
教您一套“收心操”
可以用在上课前(写功课前、睡前),或孩子情绪躁动时。这个活动将给您不同的经验。
步骤一:安静游戏
1、请小朋友坐在地板上:“慢慢盘腿坐下,手放在膝盖上,背部要挺直。”
2、小朋友调整坐姿时,老师可将一盆漂亮的盆栽放在中间。(确定小朋友视线都可以看到)
3、你请小朋友们看着盆栽,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你以专注的眼神,看过每一位小朋友,确定他们是否安静?
5、接着请一位比较安静的小朋友出来,盘坐在中间,告诉他”老师要请你听听,声音从哪里来?
6、你帮坐在中间的孩子带上眼罩,请另一位老师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敲三角铁(或其它乐器),然后说:请你用手指出声音的方向。或比较声音的大小轻重。直至所有孩子都参与了。
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所有的孩子都看着老师,告诉孩子:当我的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你就可以离开回坐位了。
给您的话:
开始一些小朋友未能有足够的自立能力,但多练习几次,“安静”的气氛是可以感染的,孩子会慢慢喜欢。
游戏结束,请小朋友分享感想,他们有些会说不清,因为别的小朋友不安静。分享中你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专注,安静,也懂得自律尊重别人。
步骤二:腹部无意识呼吸法
当您完成这四个步骤后,再开始上课,或让孩子做功课,您将会发现孩子躁动的情绪不见了,学习效果更佳。
亲子静定活动
让我们慢慢来
现在我们一起用点心
不要说话
只能专心吃面包
现在先闻闻它的味道
再慢慢地一口一口吃
你感觉面包的味道
享受面包在口中融化的美味
当你吃完时,在心中默数「1,2,3……10」
闭上眼睛
再一次回想刚刚吃面包的滋味
给您的话:
现代人生活紧张,最大的因素就是匆忙急促,做任何事都要求:快!快!快!肌肉常处于紧绷状态,久而久之身心就会产生毛病。更可虑的是,我们也常不知不觉间,要求孩子跟着我们的脚步走。
这个练习可让孩子体会到,在寻常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放慢速度,专心于当下做的事,脑中无形中会产生α波;轻松中的愉悦经验,会深印孩子脑海。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可敏锐孩子的味觉。
活动后,可请孩子形容吃到的面包,或分享、讨论这次吃面包的感想,您与孩子可能都有意外的经验。
这个活动可在日常例行性的活动中取材,经常进行:如穿衣、走路……您会发现孩子是沉稳、优雅、愉悦的。
暂停一下
无论你现在在做什么都停下来,不要动
不要改变任何姿势,但也不要因此暂停呼吸。将手自然垂放下来:头、脖子、肩膀、背部、肠胃、手脚都放轻松,
给您的话:
这个活动,可让孩子体验暂时休息一下,不但身心都会较舒服,工作效率也会更好。
老师可观察孩子的身心状况,随时进行这个活动,当然也可鼓励孩子在觉得需要休息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