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别致小院中西结合的创意菜『曲廊院』-- Ruby美食

标签:
美食曲廊院创意菜茶舍ruby |
分类: 美食 |
节前和朋友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去的他家,两个人的工作日套餐。话说,他家就是点评年会送的代金券知道的。去之前网上做了下功课,评价很好,交通也方便。点评送的券上说需要提前预约,就乖乖的提前一天预约,预约很顺利,服务生问了我是开车去还坐公共交通去,我说是坐地铁去,服务生特别告诉我地铁哪站下哪口出,真是很有心。
他家在东四十一条的胡同里,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下,走过去大概10分钟吧,不过因为是在胡同里,走着会觉的有些漫长和疑惑,他家真的就是在这样一条有些破旧的北京老胡同里吗?最后的答案是,没错,放心跟着导航走,他家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店里的纯净轻盈和店外的承载了历史的破旧感完全两个世界。
门脸简洁又低调,招牌和门牌是直接贴嵌在四合院青砖上的,入口不是传统四合院的有大门有门槛的那种,而是两个紧临的四合院中间的小道,凹进去一个很现代风格的玻璃门。店里环境很有些南方的风格,满眼绿色竹林与白色走廊,玻璃做墙,整个餐厅像半露天的,去的那天很冷,但阳光很好,店里温度足够暖,给人感觉温暖又阳光。虽然是真正四合院改造而成的,但在旧建筑里改造十分的巧妙,纯白通透的廊空间与昏黄沧桑的旧建筑融合在一起,有反差但也有和谐。据说,他家因此获得2016年美国建筑改造类银奖,置身其中,真的实至名归。
吃的方面,工作日套餐就是团购的单人精选套餐,包括:自制牦牛肉香肠、酥皮火烧、蟹与扇贝、桃脂米浆、慢烤牦牛里脊、生蚝饺子、手磨咖啡,菜品无论食材还是调味都十分的有品,不夸张的说,每一道菜品都是好吃的,能够感受到店家的用心。
服务方面,服务生们的态度都很好,续水收盘都很及时,就是上菜速度太慢了,让人很有些恼火,但服务生们的态度起到的很好的安抚作用,再加上菜品的味道和品质确实有品,也就不计较了。只是上菜慢这点,店家真的需要改进。总的来讲,是家环境、菜品和服务都很有品的中西餐结合的创意菜,还挺愿意再去和推荐给朋友的。

门脸,隐藏在北京胡同里真正的四合院的餐厅,招牌和门牌是直接贴嵌在四合院青砖上的,简洁又低调,如果不是导航很准确,很容易就错过了。入口不是传统四合院的有大门有门槛的那种,而是两个紧临的四合院中间的小道,凹进去一个很现代风格的玻璃门。

餐具,很西式的刀叉勺,搭配了中式的筷子,喜欢这种给予选择的形式。纯白色触感有些颗粒的垫纸,左下角一只黑白的鹤的LOGO,增加了不少艺术感。

热水,落座后,服务生给上的水,水很热,透明玻璃杯上全是热气,按说这种杯子不适合喝热水,会有些烫手,不过,去的那天北京很冷,这样热的水,真的很合适,坐下后,喝几口,整个人都暖和过来了。就餐过程中,服务生会给续水,服务很好。

餐前小菜,厨师自制牦牛肉香肠。千等万等,催了这次之后上的第一道小菜,量不大,是每人份的,卖挺精致。

厨师自制牦牛肉香肠特写,内容挺丰富,除了香肠外,上面加了豆苗、酸菜和黄芥末。两片新鲜绿色的豆苗,看着很养眼。

厨师自制牦牛肉香肠另一角度特写,牦牛肉香肠中间还是有丝丝红色的,吃起来挺有肉感,调味很好,咸味中带着淡淡芥末味和酸菜味,整体味道柔和又丰富,很不错,就是肠衣太韧,咬不动,破坏了些好感。

酥皮火烧,这个不在套餐list里,好像是加送的,一个火烧切成了小块,方便客人分食。服务生介绍,这个火烧是外面买,不是自己厨房做的。

酥皮火烧特写,是外面买回来,加热处理过的,吃着是热热的,外皮酥酥的,椒盐味儿的,很香,看着很普通的火烧,没想到这么好吃,平时不怎么吃这类主食的人都吃三块。

前菜,蟹与扇贝,118
元。这个才是套餐里的前菜,之前的都是送的。很西餐的风格,一个大盘,菜品量不大,有造型的。

蟹与扇贝特写,食材相当有品质,从扇贝丝的长度可以看出来扇贝的个儿头,应该很大只的扇贝才能撕出这样的扇贝丝。

蟹与扇贝另一角度特写,上面点缀的粒粒,吃不出来是什么,口感略有些软韧。

蟹与扇贝再特写,蟹没怎么吃出来,但扇贝太抢味了,很新鲜的扇贝,菜单上写调味是青芥汁,但整体味道是以扇贝鲜味为主,调味不重,似有若无,很好的烘托了扇贝味道,感觉调味很高级。

清口小食,桃脂米浆,38
元。这个小食是在主菜前上的,菜单上写是由桃花泪、自酿糯米酒和百香果制成的。小小的一杯,有些的凝固状。

桃脂米浆特写,喝起来,是淡淡的米酒味儿,甜味儿不重,挺别致的味道,就是有些太凉了。后来,服务生有应我们的要求去帮忙加了下热,大冬天里,热一些的米浆喝起来,胃里会更舒服一些,虽然会损失一些店家想让客人体会的味道。

主菜,慢烤牦牛里脊,228
元。盛器是个带着些破旧感的平盘,也是法餐那种有造型的摆盘,一份量不小,店家已经帮忙切片,不用自己再切了,这个挺好。

慢烤牦牛里脊特写,菜单上写这个牦牛肉用的是祁连山牦牛,混合了香草,酱汁是牛骨髓酱汁。出餐前,服务生也没有问我们牛肉要几成熟,看牛肉中间点点的嫩红色,感觉应该是7分熟,还挺合我的口味的。

烤牦牛里脊配料特写,外面好像是一圈酸甜的山楂汁,白色的好像是一种蔬菜干,吃来干干的,但嚼一会儿会慢慢的软下来。红色的山楂酸酸甜甜的,挺清口。

我的慢烤牦牛里脊,烤的足够嫩,吃着又有咬劲,一片牛肉中完全不会有咬不动的地方,调味咸淡适中,味道柔和又很有滋味,好吃。

主食,生蚝饺子,118 元。卖相好特别,一整个炸过的带着花边的方型,上面撒了一些炸过还是烤过的玉米粒。

生蚝饺子中间特写,用刀从中间切开,很多汁水流出,里面一整粒白白嫩嫩的生蚝,感觉品质超好的。配的玉米粒吃着有些硬,上面的没有沾上汤汁的外皮,吃着比较酥脆,下面沾上汤汁的外皮则被汤浸软了。松露汤的味道是小咸鲜口的,虽然里面有生蚝,但也是鲜而不腥的。

生蚝饺子里面的生蚝特写,生蚝要有多新鲜才会做成这样的白白嫩嫩,吃起来一点不腥气,口感软中又带些扎实,调味应该就是下面的松露汤,咸淡合适,很不错呢。

红茶,最后的甜品及茶或咖啡,因为是两个人,饮品要了茶和咖啡各一杯。因为这餐的时候实在拖的太长了,下午还有其他事情,居然忘了还有甜品,和朋友喝完茶和咖啡,直接就撤了。红茶的味道比较中规中矩,后来加了配咖啡的奶和糖,变成了奶茶,还不错的。

手磨咖啡,配了一小杯奶和几块黄糖,看着挺有档次的。咖啡一上桌,就闻到咖啡香味。

吃的就这些了,因为菜品是一道一道上的,而且上菜的速度很慢,没有合影可照。没有吃到甜品,有些遗憾,就吃到的他家的菜品感受来说,甜品想来也会挺特别又好吃的。照了不少他家美美的环境,这是点评年会送的代金券,送了两张,可以带个朋友去,点评和店家真是有心了,感谢!

和我们坐的一样的双人餐位,有年代感的砖地和木桌木椅,好像置身老宅子中。

我们坐的散座大厅,餐位不多,大概只有五张桌子,一半过去一半现代,偶尔会有种穿越感。是中午去的,虽然那天很冷,但阳光还是很好的,玻璃半露天的环境,纯白、通透的廊空间与昏黄、沧桑的旧建筑融合在一起,有反差但也有和谐。只是虽然餐位不多,但同一屋檐下,各桌说的话多少都能听到一些。

通向散座大厅的过道,也是廊空间整体的一部分,左边玻璃窗外是露天的竹林,右边玻璃里是一个透明的包间。

通向散座大厅的过道右手边的透明包间,虽然是透明的,但经过阳光的照射,外面对包间里看的比较隐隐约约,还是有一定私密性的。

通向散座大厅的过道左手边玻璃外的竹林,虽然是冬天,但绿绿的竹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给人感觉还挺温暖的。

通向散座大厅的过道间的书柜和展示柜,很有文化气息。

餐厅内的展示区,据服务生介绍,桌上和木上放的,记不太清了,好像都是店家老板收藏一些器皿。

餐厅隐藏的包间,刚好看到有服务生在包间里送菜,才知道黑白画右边的扇白色的门,而不是墙。

餐厅内的过道,店内很安静、清幽,客人和服务生都被藏的好好的,几乎看不到人,好像置身南方的竹林,感觉很好。

靠近餐厅内柜台的环境,又是竹林走廊,店家把大部分空间都做成了环境,而不是多加一些餐位,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吃饭不再是为了果腹,而是全方位的一种享受。

餐厅入口右手边的柜台,片片中间的服务生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可爱的女生,很爱笑,和朋友一致觉的很像圈里的某人,很奇妙!虽然他家上菜速度慢的,让人很有些恼火,但服务生们的态度起到的很好的安抚作用,再加上菜品的味道和品质确实有品,也就不计较了。只是上菜慢这点,店家真的需要改进。

餐厅入口,小道中间的玻璃门,进出都需要服务生帮助的。
曲廊院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一条25号
电话:010-84038229
人均:388元
推荐:酥皮火烧、蟹与扇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