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经典言论全编·伦理旨要·孝弟》(31-35)

(2024-06-25 15:57:45)
标签:

文化

《孔子经典言论全编·伦理旨要·孝弟》(31-35)

      3.31 [原  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孝经·卿大夫》)

[译  文] “不是先王礼法规定的礼服不敢穿,不是先王礼法规定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王礼法规定的道德行爲不敢做。所以不合礼法的话不说,不合道德准则的事不做,嘴里不讲坏话,爲人不做坏事,言论传遍天下没有过错,行动走遍天下不会引起怨恨和厌恶。服装、言论、行动三者都合乎礼法,就能够保住自己的宗庙,这是卿大夫的孝。《诗经》说:‘日夜勤劳不懈,事奉君王保安泰。’”

[注  释] 先王:古代圣明帝王。法服:礼法规定的服装;后一“服”字是动词,穿。择:通“殬”(dù妒),败,坏的。恶(wù误):憎恶,讨厌。盖:语气词,无实义。卿:官职名,见3.12注。大夫:官职名,一般是指下大夫。西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在国君之下都设有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共五个等级的官职。《诗》:指《诗经·大雅·民》篇。夙夜:朝夕,日夜。匪:通“非”,不。

    3.32 [原  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孝经·士》)

[译  文] “用事奉父亲的爱心去事奉母亲,其爱心是相同的。用事奉父亲的尊敬去事奉君王,其尊敬是相同的。所以母亲取其爱心,君王取其尊敬,爱心和尊敬都能取得的是父亲。所以用孝事奉君王就忠诚,用敬事奉长上就和顺。事奉君王长上而不失忠诚和顺,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职位并进而保住自己的宗庙祭祀,这是士的孝。《诗经》说:‘早些起床晚些睡,生身父母莫愧对。’”

[注  释] 资:取用,利用。盖:语气词,无实义。士:官职名,西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都在卿、大夫之下设有上士、中士、下士三个较低级的官职。《诗》:指《诗经·小雅·小宛》篇。夙兴:早起。夜寐:晚睡。忝(tin舔):羞辱,有愧于。所生:指生身父母,一说指人的一生。

    3.33 [原  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经·庶人》)

[译  文] “利用自然变化规律,分享大地生生不息的便利,慎待自身和节制财用以奉养父母,这是平民百姓的孝。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尽孝之责是没有轻重之分的。担心责任更大而尽孝不够的情况是从来没有的。”

[注  释] 庶人:平民百姓。终始:原指事物本末,此处喻爲轻重。患:忧虑,担心。未之有也:是“未有之也”的倒装。从未有过。

    3.34 [原  文]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 ,民具尔瞻 ’”    

(《孝经·三才》)

[译  文] 曾参说:“太重要了,孝德的重大意义!”孔子说:“孝,是天的常道,地的法度,民衆的品行。因是天地的常道,民衆自然效法。效法苍天的圣明,凭借大地的生利,用以安定天下,所以施教不待严格就能成功,爲政不须严厉就能致治。先王见到施教可以感化民衆,率先垂范倡导博爱,民衆就不会遗亲人;宣扬仁德要义,民衆就会起而效行;上层带头恭敬谦让,民衆就会不夺不争;上层倡导礼乐,民衆就会和睦相处;上层善恶分明,民衆就会自我约束。《诗经》说:‘师尹显赫好名气,民衆都向你看齐。’”

[注  释] 曾子:见2.8注。甚:表示程度深,此指太重要.经: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则。义:通“仪”,准则,法度。则:效法。顺:安,安定。肃:严峻,严格。好(hào 耗):喜好,爱好。恶(wù误):憎恶,讨厌。禁:约束。《诗》:指《诗经·小雅·节南山》篇。 赫赫:名声显赫貌。师尹:指西周王朝姓尹的太师,是辅弼周天子的高官。 具:副词,相当于都,皆,也作“俱”。尔:你。瞻:看,注视。

    3.35 [原  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事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候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其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孝经·孝治》)

[译  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帝王用孝来治理天下,即使对待附庸小国的使臣也不敢失礼,何况对待本国公候伯子男这样一些治国重臣呢!所以能够得到天下万国的欢心,与之共奉先王。治理一国的诸侯,即使对待孤寡老人也不敢轻慢,何况对待士臣和民衆呢!所以能够得到平民百姓的欢心,与之共奉先君。治理采邑的卿大夫,即使对待臣仆女奴也不敢失礼,何况对待自己的配偶和子女呢!所以能够得到衆人的欢心,共同敬奉其亲人。这样,活着的老人能安养天年,死了之后也能得到祭享,因而也就能够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社会安宁。所以圣明帝王以孝治天下都能得到这样的好结局。《诗经》说:‘道德高尚品行正,四方各国竟归顺’。”

[注  释] 遗:缺漏,失误。公、候、伯、子、男:西周春秋时期朝廷封官授爵的五个不同等级的爵位名称。侮:轻慢,轻贱。家:卿大夫管辖的封地,又叫采邑。妾:女奴。《诗》:指《诗经·大雅·抑》篇。觉:高大,正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