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要叫买房阻碍你的创业路(上)》发布后,很多网友留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少数赞同,多数反对,这也很正常。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鼓励创业的社会风气,之前看到一份非官方的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大概为26%,中国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到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大家认可买房不一定是最佳投资,也不一定认可创业就是好选择,这就是国情。
我和房地产结缘于2000年,那个时候初到美丽的新西兰,被那些古典考利木材质的房屋所吸引。但那个时候新西兰的房地产市场受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处于卖方市场。从2002年开始,随着经济的好转和移民的增加,新西兰的房地产市场交易日益热络。2003年4月,凭借父母支持的四万新西兰元付了首付,我在奥克兰西区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占地四百余平米,传统木结构110平米的独立屋,当时的买价是15.4万新西兰元(2003年人民币兑新西兰元的汇率约为4:1)。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
当贷款买房变得异常容易,房屋交易量和价格日益增长的时候,也就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时候。
2003年我在新西兰买房的时候,只持有留学签证,也没有工作,仅凭借一纸海外收入证明(银行那时候也不会去审核真假)和足够的首付(最低可达5%),就可以贷款买房。当一两年之后,随着房价的上涨,重新评估,升值的部分又可以再申请循环贷款,依此手法,我最多的时候同时拥有三套房产,那时候所有房产投资者的脑子里全是房价天天升的念头。
然而贷款终究是要偿还的,银行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市场好的时候,银行放宽条件,鼓励你贷款买房;市场不好的时候,银行第一时间收缩贷款以自保。就在大家都沉浸于房价几乎一天一涨的喜悦中的时候,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到来了。几乎一夜之间,新西兰超过70%的房地产开发商破产,银主盘拍卖天天上演,融资渠道几乎全部关闭,房市成为买房市场。
中国的房价飞涨时代一去不复返
也许是汲取了过去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中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陆陆续续的系列调控政策,虽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但起码人为的避免了房地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和破裂。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房价飞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供需关系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放缓等因素,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将日趋平稳。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房价平稳了,但北京、上海的房价一定会继续上涨。对于此观点,我认为是一厢情愿。由于篇幅的关系,大道理不多说,但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就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只涨不跌的房价。
房地产投资的得与失
我2003年第一次在新西兰投资房产,2006到2010年在新西兰从事住宅和商业房地产的销售,2010年后又在国内陆续从事了房地产中介、营销和开发等工作,根据国内外的数据看,投资者比较认可的住宅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左右,商业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6%左右。
如果不计算房地产本身的增值(也有贬值的情况),3%到6%的投资回报率,基本和银行的存款利息差不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属于高息国家),当然大家还不能忽略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也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在上篇文章中的观点:买房子,是速度慢、效率低的投资行为。对于贷款买房的人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房屋的租金收入很难超过利息和持有费用的支出,如果不能溢价卖出,投资回报永远都是负数,这样的投资,难道不是“愚蠢”的吗?
有很多网友评论到,创业的成功率更低,风险更大。是的,这话没错,基本人人都是这样想的,但也就是多数人这样想,才是你的机会;而房地产投资人人都感觉能赚钱,也正是因为这样,你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因为人人都认为赚钱的时候,就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无论投资或创业,都需要运用辩证法;成功需要逻辑,但逻辑不能造就成功。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UNTalk"。)
http://s16/mw690/0026SDWDty6EY9qvDX16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