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9316621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游览天津古文化街
(2023-12-09 10:26:57)
分类:
游记
游览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东门外、海河西岸,于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开业,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1月26日,在零零星星的小雪花陪伴下我们游览了天津古文化街。
整修后的古文化街,以传承了几百年的妈祖文化、老城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依托,街区建筑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基本线型,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小式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门窗上多饰有彩绘图案,内容以历史、神话、人物、花鸟为主,形式有透雕、浮雕、圆雕等。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外檐建筑尺度适中,商店铺面长短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效果,充满了浓郁的古老味、文化味、中国味和天津味。
天津古文化街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如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文物古玩、工艺品等,最有名的有杨柳青画社、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等。此外,古文化街还有老字号的小吃铺。
桂发祥巨型麻花。
桂发祥曾有一支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麻花,它长约1.5564米,重约24.98公斤,而您眼前的这支巨型麻花已经超越了它的长度和重量,长约1.8米,重约50公斤,由六位特级麻花技师共同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制作原料均为上品,可谓是百里挑一。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均选用优质的面粉、非转基因大豆油和压榨一级花生油,添加桂花、闽姜等十几种配料,赋予麻花丰富且有层次的口感,堪称可食用的艺术品。
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庆里。
通庆里建筑群建于民国2年(1913年),是目前我市最大的中西合壁式的建筑群,据传,通庆里曾是一个大银号,后改为了居民住房。在整修之前住有72家居民。居住条件拥挤,生活设施十分简陋。
通庆里的建筑蕴藏着较强的津味,并在徽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特点,在通庆里巷口建有过街楼,楼口上端镶有“蝴蝶”状的镂空木雕,寓意“通达吉庆”,通庆里也因此得名。
在2004年由天津市房产总公司按照“恢复功能,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了修复。
过街楼下的巷道两边镶嵌砖雕,分别为“潞河漕运图”和“黄大门”。
天后宫。
天后宫是古文化街的中心地带,在天津很早就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之说。在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林默。
天后宫山门前矗立着两根有600余年历史的大幡杆。据传,在天后宫建成的不几年,为了保佑出海的人们永远平安,在天后宫的山门外建起了这个幡杆,在每年的皇会和天后生日的那天,这两棵高大的幡杆上各挂有24个大红灯笼,用以祈盼出海人们平安返航,相传到了夜晚,返航的人们刚刚进入大沽口,就可以远远望见家乡的幡杆了,归航的人们更是归心似箭,总是连夜返航与家人团聚。
幡杆与濒临海河的戏楼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广场,这里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的场所,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
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敕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著名的妈祖庙之一。初建时为船夫和商贾祈求海神天后娘娘保佑航海安全之地,后来扩展为百姓求福、祈顺、消灾、天疫之所,并以此为中心成为天津最早的居民聚落点,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1954年、1982年先后两次被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5360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楼、鼓楼天后碑廊,张仙阁和多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区现存最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
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位于天后宫广场南侧,一层为达仁堂国药展示区。
二层以图片和实物讲述了达仁堂的历史。
天演广场。
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为挖掘历史文化,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泥人张世家展厅。
玉皇阁建于明初,明宣德二年(1427年)重建,历经明清两代整修。因其濒临老三岔河口,视野开阔,是明清两代重要集会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进行“祭星”,重阳节举行登高、“攒斗”等活动。现仅存主体建筑清虚阁,木结构二层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屋顶,琉璃嵌花屋作,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阁内供奉玉皇大帝。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2)
后一篇:
参观杨柳青民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