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2023-11-30 17:17:06)
分类: 游记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位于北京东城西兴隆街1号,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  地”。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外观融中国传统的柱廊文化与西方的柱式文化于一体,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中央大厅采用“八明柱,九开间”的传统布局,与外部廊柱式结构协调辉映。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进入中央大厅,迎面立着一面鲜红的雕漆屏风,长7.35米,高3.2米,重5吨,光彩夺目令人为之一振。屏风正面为迎客松为主题的“有朋自远方来”,背面为“百花齐放”,描绘了54种、100余朵世界各地的代表性花卉。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屏风后面是巨幅壁画“志合越山海”,壁画长17.45米,高7.78米,由23万片、128种颜色石材镶嵌而成,其中还点缀了12种来自五大洲的矿石原石,主题取自“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出自晋代葛洪《枹朴子-博喻》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央礼品展示馆举办精品展览《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即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
       展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受赠、赠送的670多件(套)代表性礼品,结合相关历史事件,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历代领袖的故事,讲述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展示新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而不懈奋斗。
       展览设在一层、二层展厅,分为主展区、专题一区和专题二区。主展区主要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受赠的代表性礼品,专题一区主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多边外交活动的对外赠礼,专题二区主要展示体现不同文明文化和异域风情的受赠礼品。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一层,中央礼品展示馆(一)。
       《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的主展厅,展陈根据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划分为三个不同主题,分别为“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1949—1978)”“开放合作 和平发展(1978—2012)”“大道同行 命运与共(2012—2021)”。 
       进入展厅,首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开国大典的影音回顾,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令人心潮澎湃。大屏幕一旁悬挂着我国建国以来五代领导人的语录。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第一部分,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1949—197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直接领导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坚定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准则,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支持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坚决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调整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努力实现与发达国家外交关系的突破。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始全方位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至1978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7个。这些重大外交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石,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力维护了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中苏建交。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独立自主走向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为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正确的外变方针和指导原则。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建交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即同苏联及保加利亚等人民民主国家、瑞典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迈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为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与周边国家存在的悬而未决的历史同题,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并推动形成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团结谋求进步的范例,受到与会各国的高度赞扬,是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风云际会扩大交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日渐改善,中日邦变正常化。毛降东同志审时度势,把握国际形势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思想,适时调整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至70年代中后期,基本完成除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同亚非拉国家广泛建交,形成又一个较大范围的建交高潮,进一步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石,有力维护了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中美关系破冰,中日关系正常化。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1972年,美国底特律商人们赠周恩来同志的乒乓球拍。
       乒乓球拍中心图案是一只嘴衔橄榄枝的鸽子,上面的英文意思为“和平时代”,表达了对中美两国“乒乓外交”的赞赏。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和美国人民赠毛泽东同志的瓷塑天鹅。
       1972年2月,毛泽东同志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两国结束长期的敌对状态,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开放合作 和平发展(1978—20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和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至201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72个。中国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扩大开放,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对外开放融入世界。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把对外开放明立为长期的基本国策,把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和以“一国两制”方针促进国家统一作为目标。中国积极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国际事物中坚持反对物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三个世界”战略思想与外交大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中国外交获得新的活力和广阔的活动天地,一个新的建交高湖出现了。毛泽东同志申时度势,适时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思想,对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先后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亚非拉许多国家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外交大发展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基础。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1978年11月,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赠邓小平同志的柚木雕运木大象。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应激访问泰国。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中美建交。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和平解决港澳回归问题。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和而不同扩大共识。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和谐世界共同繁荣。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布局,双多边外变租辅相成,在外变实践中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了世界平平与共同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                 
       平衡推进大国及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运筹,平衡推进大国关系,与各大国共同探索新型大国相处之道,积极构筑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构架。中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与其他发达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各大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大道同行命运与共2012-2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至2021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81个。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没者、全球发展的页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开放包容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以习近平民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与不同类型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着眼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大追势、扩大中国同各方利益交汇点,深化拓展对外战略全方位布局、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着力运筹同主要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东盟等地区组织的合作;不断增进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巩固壮大和平发展的积极力量。中国已与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伙件关素网络,打造了遍及全球的“朋友圈”。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和平合作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人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及进程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在重要多边场合提出一系列攸关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的重大倡议和主张,为世界发展与国际合作把脉引航。呼呼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重大倡议,为人类让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多次被联合国义件引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将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识。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1)
       下篇,参观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