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135*****871
135*****87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79
  • 关注人气: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源闸遗址

(2022-08-20 17:05: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
广源闸遗址
       乘坐300路公交在万寿寺下车,沿着南长河北岸的巡堤路东行大约500米,跨过万寿寺路向南观望,见一座汉白玉栏杆的桥梁与万寿寺路并行,横跨于南长河之上,广源闸遗址就藏于桥之下。广源闸遗址
       若不是桥头的文保碑提醒,此遗址极易被人忽略。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俗称豆腐闸,是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上的一座重要水工建筑物,元代通惠河上游的现存头闸。现存有基础和闸墙及闸墙两侧共4个望水兽,仍保持桥闸一体的历史原貌。
       广源闸是元代至清代帝、后们出京游玩的重要转船处,是大运河遗产的见证之一,成为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22日,广源闸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遗址与万寿寺路公路桥平行、相距也不过10米。广源闸遗址
       在万寿寺路桥下东望广源闸遗址。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平面呈西北-东南走向,闸口宽约13米,长约6米,分为闸基、闸门、闸墙三部分。闸墙的东西燕翅上各嵌有望水兽一只,共四只。  
历史上广源闸不仅有调节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而且在闸上铺设木板、又具有桥的功能,被誉为“长河第一闸”。闸板早已无存,闸口仍保存完好。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自建成后,倍受历朝重视,多次修缮,精心管理。1979年落架大修,将木板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并设栏杆。1998年北京市改造长河时,修缮了广源闸,将南侧的桥墩拆除1/3,同时增加一孔,河水变为从两孔流过。更换了水泥桥面,增设汉白玉栏杆。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遗址的东北侧建有龙王庙一座,面阔一间,庙原本已废弃。本世纪初重修,庙门上悬有“紫金观”匾额,内供奉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塑像。
       昔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周边民众云集于此,祭祀龙王爷和灶王爷,请他们“上天言好事”,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逢龙王爷生日更加热闹。
广源闸遗址

广源闸遗址
       1999年,“广源闸及龙王庙”被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源闸遗址
       由广源闸遗址继续沿巡堤路东行300米左右就到了紫竹院北门(员工通道)。
广源闸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高梁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