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2022-06-08 14:55:10)
分类: 游记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
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永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展”设在区文化中心的五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永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展由:壹,阡陌交通汇文明。贰,水清木华育京城。叁,人文荟萃传文化等三部分组成。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壹,阡陌交通汇文明。
       北京东控辽碣,北连朔漠,西接三晋,南俯中原,左拥太行,右临濒海,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阡陌交通,河湖纵横。披山带水的自然环境,让远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地位,让农耕与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也让北京由方国都邑择为国家都城。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西山、永定河地理起源。
       西山、永定河地理起源经历了:燕山运动(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喜马拉雅运动(距今约6500万-2300万年)、古人类出现(距今约176万-12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永定河的雏形(距今约12.6万年-1.11万年)、北京人后裔(距今约10万年)和东胡林人(距今约1万年)等几个阶段。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人类的摇篮。
       永定河流域是东亚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上游泥河湾盆地内,人类的活动遗迹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的176万年前,整个流域曾生活着泥河湾人、北京人、许家窑人、东湖林人等古人类。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泥河湾遗址群。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阳源县泥河湾盆地桑干河畔,其遗址年代可追溯至距今17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主要有马圈沟遗址、小长梁遗址、许家窑遗址等。泥河湾盆地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是中国第西纪质地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圣地。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马圈沟遗址。马圈沟遗址位于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遗址年代距今约176万年前,出土有石片、石刮削器等石制品和动物骨残骸。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北部、河北省阳原县与山西省阳高县交界处,遗址年代为距今约10万年,出土有人类化石前,及石制品。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出土有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的“北京人”,
距今20万年-10万年前的“新洞人”,距今4万年前-3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和距今3万年-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
       东胡林遗址。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西侧,距今约1万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骨制装饰品、夹砂红陶碎等。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文明的滥觞。
       在古史传说时期,生活在永定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便谱写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交流的最初篇章。西周初年,周王朝在北京地区分封蓟国与燕国,拉开北京建城史的序幕。
       上古大战与部落融合。《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后“邑逐鹿之阿。炎帝属农耕部落,蚩尤原是炎帝的部下,《史记》记载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有说法认为黄帝属游耕性质的部落。阪泉、逐鹿都位于北方草通往华北平原的必经之路上。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西周燕都。
       西周燕都遗址。周武王灭商之后,在北京地区分封蓟国和燕国。1986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出土了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根据铭文判断。这里是西周燕国的封地。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寻觅蓟丘。周王分封蓟国和燕国之后,燕国势力日盛,吞并蓟国并迁都于蓟,开启“以河为境,以蓟为国”的时代。经考证,古蓟城处在永定河两条故道古高粱河与灅水之间的长行高地上,向阳的高地为城址提供了理想的地理环境。蓟城以西依靠今天的老山、八宝山,阻挡永定河在石景山出山后形成的正面冲击。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山戎文化。山戎是生活在燕国北部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又称北戎。春秋时期曾称雄燕北,经常侵扰燕、赵、齐等国,战国晚期,山戎文化文化逐渐衰落。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民族融合。
       秦灭六国而四海归一,北京地区成为北方的军事、商贸重镇。西山永定河地区物产丰富,农业发达,成为汉族、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繁衍交流的胜地,各民族不断融合重组,最终完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都城的演进。经过辽、金、元三代的建设,北京地区的地位不断上升,一跃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元朝定都大都,北京成为全国首都,也成为多民族文明、中外文明交汇之处。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贰,水清木华育京城。
       永定河冲积扇平原为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地理空间,西山永定河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也为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历经辽金元明清各代建设,北京城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水育都会。
       西山永定河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源。曹魏时期开凿戾陵渠、车箱渠以灌溉蓟城千亩农田;金元时期开金口河以济漕运;明清时期,永定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中下游水灾频繁,国家修建水利工程。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引水兴城。永定河为北京城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从蓟城初立到战国燕都、隋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洗马沟(今莲花池)是北京城最大的水源。元朝营建大都,将城市中心迁移到永定河的故道高梁河水系。此外,金元明清时期,引永定河水济漕运保障了京城的物资供应。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永定河治理。随着北京城市地位的提升,永定河上游开发不断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抬升,河水变浑,水患频发。为了京城的安全,元、明、清各代都不断致力于修筑石景山至卢沟桥河的永定河东岸大堤,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命于成龙治河,将永定河筑堤推向一个高峰。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给养繁华。
       西山永定河地区丰富的林木、矿藏为北京城的城市建设和日常生活提供了资料。明清时期,京西煤业繁盛,城内官民日用煤炭、木柴等都来自西山,京西广设窑炉,为烧造瓷器、砖瓦、琉璃。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城建物资。
       元明清时期北京建造都城所用的石料、木材、石灰等多来自西山,琉璃瓦件主要由门头沟琉璃渠烧造。
       龙泉务窑遗址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有窑炉、作坊等遗迹,伴有原煤及大量烧过的煤渣痕迹,出土各类器物8000余件。
       从元至清代,疏璃渠窑烧制的成品均为皇家御用。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设琉璃窑场,明代置琉璃局。清乾隆二十年(1755),宣武门外琉璃厂划归疏璃局村窑厂,成为唯一琉璃官窑。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京西煤碳的开采,发端于辽金以前,溢觞于元明之后,榷税于清中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西山煤窑遍地,产出的煤炭代柴炭成为北京池区的主要燃料。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京西煤业。阜成门是明、清两代,门头沟运煤进程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是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形成的古河道、古商道、古香道。经过历之代修筑,最终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格局,是连接北京城与西北,中外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京西古村落。西山永定河地区分布着五里坨、衙门口、潭峪村、麻峪村、爨底下村等多处文化名村。建筑遗产和文物古迹相对集中,体现了西山永定河对民众聚居的影响及北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亚乙”铜鼎西周(前1046-前771年)房山区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叁,人文荟萃传文化。
       优越富足的生态资源和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孕育出以宫阙御景为载体的的皇家文化, 一民俗信仰为依托的民俗文化,以革命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行宫园林。金代时,金章宗在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推广“寺庙兼有园林”的造园艺术,将西山风景名胜由点状扩展为带状分布,有“西山园林皆章宗所造”之说。清代在西山营建园林行宫,离宫别馆接踵而起,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峰。
       八大水院,西山园林出露端倪。金元明清时期,北京由地区重镇上升为王朝都城,西山地区因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皇家活动的重要地区。各代皇室在此兴建园林行宫,至清代三山五园、南苑建成,西山成为重要的政务中心。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民间盛会。
       西山永定河地区的宫观寺庙众多,碧霞元君等信仰十分兴盛,依托古刹名观,发展出庙会、京西太平鼓等民俗文化。
       古刹名观。西山永定河地区佛教寺院分布广泛,多分布在山麓地带,寺依山势,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同时,西山地区还有大量的皇家寺院。如: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金顶娘娘庙、慈善寺、碧霞元君庙、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法海寺、云居寺等。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庙会演艺。随着西山永定河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朝山进香、庙会、演艺等活动不断壮大,影响深远,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石景山太平鼓以五里坨、模式口、麻峪、北辛安、刘娘府、古城、衙门口等村最为盛行。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唱词类似戏曲唱词,句式长短富于变化。
       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属于香会中的武会,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花十档。花十档的主要民俗活动为“十一踩街、十二扬香、十三朝顶、十四还乡”。
       京西民谣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传承范围遍及京西地区,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儿歌、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风物歌等,在百姓中广为传诵,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地域特色,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遗址文物。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红色征途。
       京西地区的革命星火。近现代时期的北京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西山永定河地区的长辛店、斋堂、石景山、八大处、香山等地形成了红色文化聚集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
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带领抗日军民在京西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日斗争。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西山八大处的红色电波。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内战。经过3年的斗争,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1948年12月,石景山地区解放,打开了解放北平的序幕。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古都北平和平解放。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北京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带历史文化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