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文化中心-石景山历史文化展(1)
石景山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石景山历史文化展”布置在文化中心六层的两个展厅中。
石景山历史文化展由:壹,石景为开,史前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贰,燕都仙境夏商周至汉(公元前21世纪-公元220年);叁山水灵聚魏晋至五代(公元220年-公元960年);肆,宫阁寺苑辽金元(公元916年-公元1368年);伍,京西门户明清(公元1368年-1911年);尾声百年圆梦现当代(公元1912年-今)等六个部分组成,讲述了这座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的京西历史文化古城的历史源起。
壹.石景为开,史前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设在第一展厅。从:发现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石景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认识冰川、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简史、石景山名称沿革等六个方面简述了石景山的源起。
1.发现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
1952年地质学家李捷在勘察永定河引水隧洞工程时,发现了模式口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后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前苏联著名地质学家纳里夫金共同鉴定确认。模式口冰川擦痕的发现,被誉为"亚洲地质史上的光辉一页"。

2.石景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八大处冰川遗迹,模式口冰川擦痕,龙恩寺冰川遗迹。
3.认识冰川。
什么是冰川?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表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冰川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冰川的积累需要数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它不会因气候短暂变化而消亡。
冰川形成的两种假说。
太阳系绕银河系运动说。
地球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动对气候变化的超长期影响。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作螺旋式前进运动。科学家发现前三次大冰期的间隔时间恰好与太阳系绕银心一周的时间一致。
地球公转轨道变迁说。
太阳系中各行星地表温度的高低与距离太阳远近有关,离太阳越远,温度越低。冰期与间冰期的出现,是地球表面温度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发生周期性变大或变小的具体表现和最终结果。
冰川的形成与发展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冰帽冰川—大陆冰盖。
冰川的消亡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大陆冰盖—冰帽冰川—山麓冰川—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消亡。
冰川的类型:大陆冰盖,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冰帽冰川,山麓冰川。
当冰层堆职越来越厚,冰体身的重最加上地球重力的影响,。使冰川底部沿着坡度向下流动。影响冰川运动的因素有:地面坡度,冰川厚度与温度,地面的光滑度,融冰含量,冰川携带岩石碎块的影响。
冰川的功能和主要作用。
功能。冰川作为固体水库。其有调节全球水循环的功能。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
作用。
气侯变化的指示器,既能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又对气侯产生影响。
由于冰川能够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之一。
冰川是周围江可流水的重要补给源,具有维持江河水量平衡的作用。
在地球历史中,大规模的冰川作用明显地存在周期性的变化。冰川形成发展并推进达到最盛的时期是冰期。两次冰期之间是间冰期。冰期气候寒冷,冰川竞流,海平面下降,荒漠出现,生物凋零。间冰期气候温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出现沼泽,生物繁荣。
人类的出现。第四纪是人类出现于发展是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人类纪,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早期猿人阶段,200万-175万年前,能人在东非坦桑尼亚出现。
晚期猿人阶段,100万年前,直立猿人从非洲扩散到中国、爪哇,最著名的是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
早期智人阶段,50万年前,智人在非洲出现并转移到欧洲。
晚期智人(新人)阶段,25万年-3.5万年前,现代人在非洲南部出现。
更新世晚期,大约3万-2万年前现代人类通过白令路桥进入北美洲并向南迁移,进入全新世后,现代人的分布到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并且成为唯一生存至今的人科动物。
冰川与人类肤色的形成。
人类的出现与冰活动密切相关、人类起源于2-3百万年前,与“全球泛大冰盖”的形成,发展,消亡的时间基本一致。随着全球泛大冰盖冰川不断扩大和演化,海洋大量水体被冻结在大陆,海平面下降,新大陆浮现,人类向岛屿迁徙,之后地球变暖,大陆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环境再次发生剧变,人类重新迁徙。
肤色是人类的保护色,“全球泛大冰盖”活动造成了黄色的
“黄土地”,红色的“红土地”白色的“冰雪”世界和炎热的热带雨林环境。从海洋上岸的古人类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形成了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等不同肤色的人种。
人类活动对冰川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发了全球增温效应。全球气侯变暖,加速了冰川融化,冰川面积逐年缩小、极地冰层变薄,冰山解体。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全球大部分陆地将被淹没。冰川加速融化会引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将面临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当前的共同任务。
中国是低纬度国家中冰川水资源能丰富的国家,又题个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因此,保护好冰川水资源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伟业。
4.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部分)。
内蒙古赤峰第四纪冰川遗迹,江西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北京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广东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河北丰宁第四纪冰川遗迹等。
5.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简史。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开究由地质学家李四光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并创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学说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曲折反复,不断提高。
19世纪-20世纪初,第四纪冰川被否定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第四纪冰川学说发展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第四纪冰川学说广泛推广普及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第四次冰川再次被否定和青藏大冰盖发现阶段;20世纪90年代冰盖冰臼的发现和环境研究阶段。
6.石景山名称沿革。
经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太行山形成。北京地区的西山属于太行山脉最北段,居太行之首,石要山作为西山的一部分,濒临永定河出山口,在历史上有多个名称,石景山区因石景山而得名。
先秦:碣石山,北魏:梁山,辽金:湿经山,金:孟家山,元明:石经山,明末清初:骆驼山,明-今石景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