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2022-04-03 21:51:30)
分类: 游记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2003年我出差曾去过一次张家湾,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偏远、杂乱、工业大院林立的小镇。随着北京副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大运河的申遗,开始对张家湾的人文、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去张家湾看一看的愿望也就萌发了出来。
       2022年3月13日我和老伴驱车前往张家湾,按照事先做好的攻略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张家湾镇的通运桥及城墙遗迹。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空阔的田野上屹立着一座城门,城门前停车场看来刚铺设不久,黑色的沥青场地还是崭新的。停车场东边的标牌告诉我这里是通州区张家湾粮库旧址。而这片空旷的田野是昔日富甲一方的张家湾城内。这座城门就是张家湾城墙仅存的南城门。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历史悠久,元、明、清三代它都是海运、河运和陆运京师的起点,亦为南来货物的终点、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由于这里富河多水,漕运可北达通州,西至都城北京、又有从张家湾至通州城,至广渠门的黄土大道,各类船只多在此停泊、转运,官民商绅多在此换乘、休憩,张家湾逐渐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重要的水陆交通柜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漕运发达而闻名天下,有着“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
       自明清开始,这里“商贾流民,四方云集,官船客舫,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场景十分壮观。据专家考证,建造北京城所用的大批石料、木材以及南方出产的商品货物大都是由运河水路经张家湾运送,故民间一直流传有:“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至清朝后期,由于运河改道、漕运衰败,张家湾城也一并衰落。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城门的西边矗立着一大一小两通石碑,那通高大的古碑是“敕建通运桥福德庙碑”。一旁那块较小的石碑上书:“石狮瞰壨”。这里是福德庙的遗址。此庙为保护通运桥坚固安全,由李太后出钱捐建,庙内供奉“三官”(天、地、水三官),同时立碑于庙前,记述修庙之事。1958年张家湾粮库扩建,拆除了福德庙。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穿过城楼门洞,就是张家湾古城城外,通运桥横跨于萧太后河之上,桥南是张家湾村,今日的张家湾镇。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保障“卫京护漕”修筑张家湾城。城不方正,随河就势,只北垣稍直,余墙均有弯曲。城池四面各建城门楼一座。互不直对。 落成后的张家湾周长约3公里,门洞上均建有飞檐画栋的楼阁,城墙高约6米,厚约3米多,全部用大城砖包砌,东南城墙因紧靠河流,又建有水关三座,关闭闸门时可封锁河道。城中建巨型粮仓多处,军营若干,各类政府机构一应俱全,官府门前立石碑一通,上刻礼部尚书徐阶撰写的张家湾城记碑文。去往通州、北京城的大道,跨过萧太后运粮河后由南城门入,北城门出,穿城而过,这种布局显然是为了便于控制管理往来车辆行人。城内驻扎守军500人,成为集军、民两用于一体的关口要塞。
       后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四十年(1612年)、崇祯四年(1613年)曾予重修,清代也曾“间有修葺”。由于历史上屡遭战乱及破坏,致使张家湾城仅存南面城墙遗迹。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修复后的张家湾城墙向东延伸大约近百米。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在城墙的尽头,萧太后河转弯处立有四块石碑,分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文保碑,“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说明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文保碑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运桥及张家湾镇城墙遗址”文保碑。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南城楼的西面现存一段斑驳陆离的古城墙残垣。据说张家湾城建城用的是嘉靖皇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北京外城的剩余砖瓦木料。在张家湾城残垣上可以看到有成化年制,临清造之类的的城砖印刻。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通运桥南北走向,横跨于萧太后河之上,俗称“萧太后桥”。此桥原为木桥,因地近码头,南北客货悉经此桥,经年累月,不堪重负,明神宗敕建石桥。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动工,三十三年(1605年)十月告竣,赐名“通运”。
       石桥为三孔联拱式,中券较高,内嵌碑记一块。石桥栏板内外浮雕莲叶形宝瓶图案,花纹图案各异,别致罕见。桥头4只戗栏兽均为雄性麒麟。桥上须弥石狮形态不一,桥下各有两只镇水兽,中间还各有一只龙头名为探海(吸水兽)。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通运桥桥身平直,桥下有三孔,中孔最大为9米,两侧券孔为7米,桥体全长43.3米,桥宽10米。桥东西两侧均建有为乘客登岸所设的石质平台,南来的客船都停泊在张家湾城西南角外萧太后河的宽阔处,然后在此等待登岸。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桥身两侧都是一色的青砂岩,22根望柱上有神态各异、雕工精美的石狮子,21块护栏板上雕有寓意“保佑平安”的宝瓶状浮雕。只是年代久远,栏板和石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桥栏两端的戗栏兽-蹲坐麒麟。你看他昂首挺胸,栩栩如生,忠实地守护着桥梁的平安。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桥中孔上方的探海(吸水兽)和桥头岸边的震水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水势。只是它们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已经风蚀严重,尤其是岸边的那只震水兽,背部已经平平的像只大鳄鱼趴在那里,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经过数百年的车轧马踏,桥面留下了几道深深的车辙,并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更显古桥的沧桑。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2013年3月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已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