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2022-09-06 05:51:43)
标签:

四川

剑阁

普安

中国道教发源地

鹤鸣山

分类: 美丽中国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鹤鸣山古称东山,位于四川剑阁普安镇城东。道教始祖张道陵学道跨鹤往返于此,又相传常有鹤栖铭于山而得名。登临鹤鸣山,其山势陡峭,风景秀丽,从山麓起有石阶数千级,拾阶而上直达山巅。清代建筑文峰塔矗立其顶,山脊苍松掩映,山间翠柏葱茏。以初唐重建的“重阳亭”为中心,把众多的文物古迹连成一线,历来为“登高览胜之地”。
 这里有唐代著名的三绝:
 一绝: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重阳亭,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九月,由剑州刺史蒋侑监造。邀请在梓州为官的李商隐为重阳亭作铭文。千余年来,北为亭护,亭以碑闻。亭虽曾有坏毁,而唐碑却保存至今。现存重阳亭系仿唐建筑风格,占地18.5平方米,高4.4米,灰色卷脊屋顶。宋刻“古重阳亭”四字,刻在亭后正中壁上,字迹精刻镌深,苍劲有力。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二绝:《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及序文,是中唐诗人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撰写的。名为颂扬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开创唐代中兴局面的伟业,实则是文辞委婉,隐含讽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争权夺利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碑文是我国书法史上名家颜真卿书写的。宋人文潜赞颜真卿书法云:“水部胸中星斗文,大师笔下龙蛇字。”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书法家敬仰。摩崖石刻通高3.13米,宽3.84米,自左至右竖行阴刻20行,共229字,通体端庄,气势蓬勃。碑文是大历七年(772年)刻在湖南祁阳浯溪石崖上,又在南宋绍熙年间(1195年)由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翻刻于此。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三绝:摩崖道教造像。重阳亭右侧石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将它们列入章目重点介绍。现存的五龛造像,完整着二龛,均为长生天尊造像。“天尊”是道教最尊贵的天神之称。其中一尊造像高1.8米,戴莲花冠,着纳托,持法器站莲台上,肌肤丰腴,庄重面善,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龛两边各有浅浮雕两组,为文臣、武士、护法神、妖魔、供养人等,不论是手持象笏者、披甲戴盔者腰束战裙者、足踏妖魔者,都各执剑、叉、索链、宝瓶、法器,怒目睹眼,形态各异,咄咄逼人。其中二尊是位于登丰阁内右龛的造像。像高1.92米,完整无损,颈脖细长。接近“立七、坐五、盘三、卧八”的传统人体造型艺术的头身比例。据石刻题记考证,它是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年)的艺术品。龛台下还刻有雄狮、麒麟等祥瑞物。
 此外,鹤鸣山还有“一郡奇观”题刻《摩崖碑亭记》、明正德十四年刻的《剑州再建重阳亭记》、正德卯寅刻的《重阳亭诗有跋》、清同治十年镌刻的《重修摩崖亭碑记》、光绪二十六年镌刻的《重修重阳亭碑》等石刻。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张道陵开创五斗米教的发祥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鹤鸣山石刻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5日,国务院将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其石刻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文峰白塔:建于清代,高21.7米,六层八面。第一层外围塔柱上雕有蟠龙图案,塔心中央有一块青石,石上雕有太极八卦图案,是川北唯一与道教有关的砖石混建塔。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炼丹炉道家称为外丹,又称“黄白术”。古代道家认经为黄金白银合练而成的丹药人食后肯定能长生久视。然而我国古代有很多君王及道徒等由于食用外丹后中毒死亡。传说当年张天师在鹤鸣山中架起八卦炉烧炼丹药时,元始天尊前来索要丹药,张天师坚决不给予。道德天尊一时怒起,化一道符。符随即化作一条巨蟒将张天师丹炉封了,因此至今此丹炉无人能启用。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大唐中兴颂并序摩崖碑:  
  大唐中兴颂并序摩崖碑:此碑文及序文为中唐杰出诗人、文学家元结所撰,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千百年来,该碑脍炙人口,为历代文人书家备受推崇。此碑高3.13米,宽3.89米,自左至右竖排阴刻20行,共229字气势磅礴,可谓颜书晚年代表之作,为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中兴颂石刻。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古重阳亭石刻:重阳亭最早建于唐代大中八年(854年),其时剑州知州蒋侑邀请了遭贬于梓州(今三台县)的大诗人李商隐撰写了剑州重阳亭铭文,并刻碑竖于亭中。后亭塌碑扑。至后来,重阳亭铭碑移于道教第五号龛保存,5.12大地震此碑垮塌,现重阳亭为灾后重建之仿古建筑。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道教造像五号龛:此龛三尊主像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被盗,现仅存龛楣和龛内壁浮雕,其内容为六丁六甲神像。雕刻人物造型生动,线条遒劲有力,特别是长发眼珠吐出的丁神,有让人过目不忘之感。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道教造像四号龛:此龛凿于唐大中11年(857年),系道教长生大帝像。造像虽显丰腴,线条略显凝重,但同样不失唐代造像的美感。加之此造像是鹤鸣山唯一有纪年的造像,更显珍贵,此龛右下方可见两位官人雕像,为其时剑州知州蒋侑和大诗人李商隐刻像。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道教造像三号龛:此造像开凿于唐初,系道教长生保命天尊。头戴莲花冠、背饰五斗图,身着素衣宽袖道袍,脚穿道履踏莲台,一手持法器,一手示无畏印,雕刻线条飘逸流畅,是唐初此类造像中之神品。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道教造像二号龛:此龛主像于二十世纪初被盗,现存于龛门楣两侧浮雕为“六丁六甲”神像,龛内后壁为道教八真人,或称天龙八部。生动的造像,优美的刻线,显露出隋代晚期雕刻技艺的精美绝伦。此浮雕中的丁甲神各持法器“阴阳鱼虫”,所表现的图意为太极形成前的无极现象,此乃国中道教造像之绝品。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道教造像一号龛:此龛造像为唐初所造,称长生大帝、属道教尊神,雕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其身后饰五斗星纹,以示五斗米教之教义,它是研究唐代道教石刻的珍贵文物。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四川·剑阁】普安——鹤鸣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