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鉴别语文教材选文的功能

(2012-07-29 19:56:4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感悟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书笔记与感悟(7

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材应该着眼于功能来选取课文,教材的编撰策略要着眼于选文功能的有效发挥。对语文教师而言,能够鉴别出教材选文有什么功能,对教学实践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为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

王荣生教授在对中外母语的比较研究中,鉴别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即“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

“定篇”指中小学生必需学习的中外经典名篇,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文化素养的载体,教学目标指向“了解和欣赏”。

“例文”的教学目的,在于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概括性知识。成篇的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某类通用的语文知识。

“样本”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样本,生产着不同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不同学情的学生,必定要求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样本”的教学目标在于读写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用件”不是让学生去“学”文,而是要“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去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文本的不同功能,进行归类分析。其分析的依据可参照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段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二是四类文本的不同功能与特点;三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具体的学段要求;四是教材编者的意图;五是文本本身的特点;六是师生的特点和学情。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文选的功能类型,进而确定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浅谈语文核心价值》-李尽九)

王荣生教授认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如果有意将某一篇课文处置成定篇,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定篇的本性,通过材料的增补、通过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而如果自觉地处理成例文,那么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对选文作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面面俱到的分析,应该把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的局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如果处理成定篇例文,讲解不一定好。却也不是一定不好。但是,如果有意识地将一篇课文处置成样本,那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与样本本性根本矛盾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个严重的事故:如果在讲和听的还是选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课文内容以及对课文内容的引申,那也许该称为语文教学的灾难。

王荣生教授指出,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乃至离开课文作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

不同类型的选文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不能千篇一律或“张冠李戴”。如果从编者意图看,把教材文本定位在“例文”、“样本”,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就不能把教材处理成“定篇”的类型——重在朗读背诵和理解感悟层面上。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说勤奋》一课,这是一篇较单一的议论文。文章观点鲜明,第一自然段用设问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论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接着,用两个具体的事例:一个是天资聪颖的司马光勤奋成才的故事,另一个是基础较差的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论据较典型,很有说服力。文章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道理虽然很深刻,但容易理解;层次清晰。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依照教参,把“精读明理”作为文本的核心价值。也有少数教师能够注意到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在教学中能有机渗透。在精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感悟两位名人的事例和形象,深刻领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也无可厚非。但从语文核心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定位至少不是最恰当。虽然“表达和理解”是语文的核心价值,但有时候“理解”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而“迁移”“表达”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本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应是:理解和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说理方法,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能围绕一个观点选择事例说明,并用“总分总”结构进行仿写。在教学中,教师至少要用一课时进行这样的读写训练,真正发挥文本“例文”、“样本”的作用。如,在学完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后,教师完全可以引出类似的话题,“说诚信”、“说理想”等等,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浅谈语文核心价值》-李尽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