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倾听”、“串联”和“反刍”
(2012-07-07 21:37: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感悟 |
《学校的挑战》读书笔记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和“反刍”,其中“串联”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无非就在于探讨这种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不过,当我们个别地考察教师的活动时会发现,“切断”的情况比“串联”的情况更加普遍。诸如点名提问:“某某怎么样了”、“还有什么别的意见吗”。发言与发言之间的链接屡屡被切断。
通常教师是将“好的发言”相联系,为了“好的教学”而努力。其结果是虽然教学张弛有度、顺利展开,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落下。课堂上没有“好意见”和“坏意见”的区别,而是每位学生的发言是很棒的。尊重学生的思考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追求“好的教学”的教师往往通过串联“好的发言”来组织教学,其结果是将儿童的思考区分为“好的”和“不好的”。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挫折者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
如果不以“任何儿童的发言都很精彩”为前提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儿童之间、儿童与教科书之间、教室与社会之间、现在与未来之间,课堂故事中时间的、空间的联系都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进行丰富的学习活动。
佐滕学认为,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单向灌输教学的教师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借助“反刍”保障全班全员的学习。在全班和小组的讨论中“反刍”的活动是寥寥无几的。其结果是,多数的儿童被置之不理,只是借助一部分儿童参与来展开教学的居多。洞察“反刍”活动的教师善于挑战高水准的学习。儿童们在课题探究中遭遇困难时,就可以“反刍”前段,重新出发,或是借助小组活动中的“反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这样组织多样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切磋,使实现高水准的学习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