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请停止无效努力

标签:
文化请停止无效努力持续并快乐学习避免学习的误区知识转化为能力 |
分类: 爱读书 |
上一篇文章《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并发挥你的优势》我们主要分享了价值定位,以及如何发现天赋,利用天赋,将天赋转化成能力。接下来,咱们来谈谈学习,特别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http://www.mengmianda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nengli.jpg
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学习都是T字型的,也就是说,在一个领域精通就可以,而其它大多数领域,我们的学习重点在于了解以及建立跨领域间的联系。下面所讲的学习方法,就是针对这类内容的学习。
学习要做到持续且快乐,无非是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喜欢这个学习内容。
第二,我们能够学得好,能够让自己有成就感。
第三,这种学习能够帮我们带来价值。
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这三个要素不光在学习方面,工作和生活所有事情基本都如此。
从这三点出发,就可以总结出,如何让我们快乐且有效地持续学习,概括为四点:
第一,按需学习:学习的东西是否对现阶段有价值。
第二,调整心态: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喜欢它。
第三,提升元认知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了解自己的风格并且调整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正确犯错: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决定了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
http://www.mengmianda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jianlizhishitixi.webp_-1024x576.jpg
很多时候,我们想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看别人学画画或弹琴,报了班却坚持不下去;工作当中思维方式欠缺,收藏很多文章,却从没打开……
我们想做的事很多,也开始做一些事情,但最后却没有多少坚持下去。因此,需要做一个筛选,把真正有价值能坚持的学习内容筛选出来。
所以,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有用。对我们现阶段有用,不一定是工作或赚钱,也可以是让人放松。
原则二:匹配。跟我们经验背景相匹配的,不浅也不深奥。
原则三:参与。能够有参与感的,说教式的学习最好不要参加。
原则四:应用。可以应用到行动中,和我们的工作、生活相结合。
其中对于有用这个原则,还要扩展来谈一下,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长期有用的东西需要将它转换为短期有用。有些学习内容,对你未来有用,但现阶段看不出,所以你必须创造出一个短期价值场景。
比如,你想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但短期内,看不到训练的效果,怎么办?你可以开个公众号,规定自己每周写一篇文章,而且必须是方法论这样的,把它作为自我学习的总结、反思以及应用的一个方式。思维方式的反思和学习是看不到短期作用的,每周总结很困难,但是若写在公众号里,读者的点赞和转发就会让你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还能收到即时反馈。
这样把长期变成短期有用,就能坚持下去了。
第二:将大的学习内容,拆分出有用的组成部分。比如,学习吉他,需要培养乐感、学习乐理、学习识谱、练习指法等。但是如果你不想成为吉他大师,只是为了排遣放松,那么会几个基本和弦,左手会按弦,右手会扫弦就可以了。
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http://www.mengmianda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yuanrenzhi.jpg
学习能力强的人,除了智力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了解和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确优劣势、进而调整学习方法。这种能力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是怎么学习的呢?
技巧一:筹划。学习新知识时,分析出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个行业,重点看宏观环境、如何盈利、人才市场等。
技巧二:选择。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可以从杂乱无章的资料里筛选出关键要素,并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
技巧三:联系。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技巧四:调整。分析与理解新的知识,抛弃过去有用但现在不需要的信息。
技巧五:追踪。能理解与应用新的知识,明确局限性,不会生搬硬套。
现在这个时代,原本很多由人类掌握、支配和使用的知识,正在被机器替代。所以,我们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习,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不再局限在某个领域。
为了做到有效学习,我们应该避免学习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过量或信息饥渴症。
比如,你想学习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微信公号有篇文章,提了一个方法很好,收藏起来吧!公司培训,提到另一种方法也很不错,赶紧记下来。刷知乎,看到了一个回答,真是不错,记笔记。还有好几本书,也是相关内容的,买来看看吧……
这样,你很快就集满了成百上千条,你不停学习,不愿放过任何渠道得来的知识。一段时间后,你突然觉得:啊!为什么有这么多要注意的?学不完了,真挫败。
你之所以会对这些碎片信息孜孜不倦,感觉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记住,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知识结构。
误区二: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比如,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不能只认同,还需要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你认同一个价值观,要把它转化为相应的方法论。
误区三: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比如,我们学开车,教练和你讲了很多注意事项,讲刹车、油门,这些都是知识,假如你只记住知识,最后还是不会开车,那没用,知识也白学。能开车了,才算把知识学到手,你也掌握了开车的能力。
http://www.mengmianda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zhishitixi.webp_.jpg
认识到了误区,最后咱们来看看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建立知识体系可以遵循如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怎么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其它知识是什么关系?
方法二: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你可以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经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的。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都是好的信息渠道。比如和马云学企业管理,和巴菲特学投资……
方法三: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
别人的知识体系未必适合你,所以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你需要不断修正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方法四: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你可以记住你看到的有价值信息,然后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最后定期回顾。
方法五: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你可以每看到一个知识,就想想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也要回到你的知识体系,查看下哪一个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请停止无效努力》这一章的全部分享了,有关学习以及学习方法。下一章,咱们看一下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