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1日
(2023-09-11 10:04:44)【文化视角】
刘耋龄博物馆记事
刘 峻
2022年11月19日上午,“刘秉璋曾孙刘耋龄博物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庐江县首家民办公助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刘秉璋曾孙刘耋龄,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戴立波,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庐江县委书记许华为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上,庐江县政府副县长钱中军、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戴立波先后致辞,庐江县政府县长周天斌与刘耋龄先生交换了捐赠证书、捐赠物品清单,庐江县政府向刘耋龄先生赠送纪念礼品,县委书记许华为、刘耋龄先生共同为博物馆揭牌。博物馆事业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刘老先生的慷慨捐赠充分彰显了胸怀祖国、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深厚家国情怀与强烈责任担当。刘秉璋曾孙刘耋龄博物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庐江县的文博事业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和普及化的道路迈进。
这件事情的成功,是庐江县委县政府勇于创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特别是民办公助博物馆在全国少有先例。县委书记许华为多次对刘耋龄博物馆建设作出指示和批示,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汇报并研究,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董邦义亲自指挥并参与,县委统战部、文旅局、财政局、公安局、公管局、融媒体中心、合肥滨湖投资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精心操作。
刘秉璋(1826—1905),字仲良,庐江砖桥(今矾山镇砖桥社区)人,是曾国藩和李鸿章麾下的良将。特别是他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击退法军,在“成都教案”中维护民族利益。一生淡泊名利,却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江试馆,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材。“三代承风,方称世家”。刘氏家族诗书传家,后辈各有建树。刘秉璋的五个儿子后来都曾风光一时。老大刘体乾,在袁世凯当政时官至四川宣慰使(四川省长),所谓两代人先后督蜀,一时传为美谈;老二刘体仁是举人,原在京城为官,因不愿与袁世凯合作而弃官回家;老三刘体信(声木)是著名学者、藏书家,他的关于楚辞类的藏书,被郭沫若称为海内第一。五兄弟中最负盛名者是老四,就是出任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的刘晦之,他的银行大楼就是现在北京东路虎丘路口的那栋庞然大物。
笔者系刘秉璋家族第二十一世裔孙,自2016年从合肥市文化旅游局创研室主任位子上退休后,在族人的推荐下,主持修建庐江刘氏宗祠暨刘秉璋陈列馆(一栋房子两块牌子),因陈列馆收集资料所需,我曾与华师大教授刘善龄、香港亿利达集团副总刘恒龄等刘秉璋后人有过联系和交往,只是平淡无奇。人生自是有缘,相逢未必偶然。同是刘秉璋后人的刘耋龄先生,原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教授,上海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收藏家。社会地位之高,藏家名声之大,我在同他联系后,他主动给我打电话加微信,互赠书籍。还经常询问庐江发展情况,家乡情结浓厚。2021年9月25日,我收到刘耋龄先生快递来的两套(每套10册)《刘秉璋遗稿》,并附言说一套送给刘秉璋陈列馆收藏,一套送给我。这套书内容为澹园琐录、静轩笔记以及刘秉璋文章,诗、词、悼言、对联、家书等,精装版本,十分珍贵。我想到“庐江名人馆”有刘秉璋的栏目,就代表他转赠给庐江县电视台并做了新闻报道,县委书记许华为看到报道后指示,要保持同刘秉璋后人的联系。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鲍远志约我,就我同刘耋龄先生见面事项做了具体商讨和周密安排。
上海滩的豪门望族,有不少同时也是收藏世家。晚清四川总督刘秉璋家族就是其中之一。刘秉璋有远碧楼藏书,当年受到郑振铎先生的重视。如今上海新闸路1321号,里面的院子分为里外两进,大门口4棵高大的广玉兰挺拔傲立。在院子的南侧,有一座标准的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八角二层小楼,名为小校经阁,这是目前上海仅存的近代传统式私人藏书楼旧址,上海市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刘耋龄先生早期的住所,他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少年到青年。
我于2021年11月20日上午到上海黄埔区的刘耋龄先生家中同老人家见面。刘老先生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思维敏捷,声音洪亮,看不出是位快上九十的老人。我们畅谈刘氏宗祠以及刘氏家族、优秀族人、庐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等,他为家乡建有“刘秉璋陈列馆”深表感谢。说,我今年88岁,向陈列馆捐赠88件藏品,你今天就可以带走。他说着带我到客厅大桌子跟前,掀开桌上的覆盖的台布,我一看惊呆得半天没说话。
原来刘老先生听说我要来,之前就准备了两天,那满桌上和桌下的藏品,大都是明清民国时期的笔墨纸砚等书房办公用品,以及清代黄花梨桌椅一套。老人看出我惊呆的样子,兴致勃勃地带我进了他的库房参观,我一看不仅是惊呆,而是用惊掉下巴来形容了。我一直在市县文化部门工作,全国的博物馆我看得很多,我进了库房仿佛进了一个博物馆,他说,我这样的库房有三个。我说您的藏品完全可以建一个博物馆。他说,收藏家只是藏品的临时保管员,最终收藏家要将自己的藏品回馈给国家与社会。送给哪家博物馆我是有所考虑,目前上海、南京、芜湖等地有这个意向,这就看谁家真有诚意。我看出了他的心里,就开始建议:在家乡建一个刘耋龄博物馆,是您藏品最好的落脚地。就刘秉璋家族文化的成就上来说,博物馆的建立是从刘秉璋到刘体智之后再次让世人瞩目的一个焦点,是为庐江县文化提升一个档次。更为重要的是使“安徽省博物馆(刘体智的捐赠)——刘秉璋故居(三河)——刘秉璋墓园——刘氏宗祠——刘秉璋陈列馆——刘耋龄博物馆”成为庐江县、合肥市乃至安徽省一道靓丽的文化旅游风景线,这是刘秉璋家族的荣耀,也为我们刘氏家族增光添彩!
他听我说后望着我愣了一下,我为庐江可以接受他藏品的竞争单位而反复游说。他说我只看到你的诚意,没有看到庐江县委政府的态度。我在同他交谈中,悄悄地给县委统战部董邦义部长发了短信,巧的是董部长正好同许华为书记在一起,当即决定下午三点从庐江出发赶到上海。我很激动地告诉刘老先生,庐江县委负责人代表县委县政府马上就向您表示诚意。
第二天上午九点,董邦义部长和鲍远志常务副部长带着庐江人民的期盼、以及这届县委县政府提升庐江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的责任,与刘老先生面谈,就建立“刘耋龄博物馆”事项达成多项共识。
刘耋龄先生被董邦义部长等庐江县领导的坦诚相待、务实做事的精神感动。2021年12月19日,刘耋龄先生同庐江县政府就“刘耋龄博物馆”事项正式签订协议。在此之后期间里,县委统战副部长赵亚琼,县文旅局时任局长姚德全、党组成员项多兵、现任局长苏荣、副局长顾晓龙,上海知名摄影家詹茂华,以及魏春姐、杨碧玉、余斌、江泽云、唐玉文、卢光云等统战、文旅、文物、电视台的同志,精心筹划,周密布置,合理安排。先后多次赴上海,在刘耋龄先生库房里,对每件藏品拍摄测量、编号登记、制定包装、整理清单,并形成正式文本由刘耋龄先生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签字盖章。就在一切手续办好,准备包装运输的时候,刘老先生突然有些反常的表现,他心里烦躁,动不动就火气冲天,搞得我们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当刘老先生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坐在他身边单独谈心。他心情沉重的说,我的藏品就要离开我了,我好像嫁女儿一样,辛辛苦苦养了一辈子的“姑娘”就要远嫁他乡,女儿出嫁还能回娘家,我的“女儿”永远离开了,心中十分不舍。是啊,此时此刻,谁能知道刘老先生这么多的藏品是这怎么得来的呢,刘老先生这辈子受过多少苦难啊!
这天闲暇,我坐在刘老先生的身边,静静地聆听他说那过去的故事:刘耋龄1934年出生,幼年丧父,母亲把几个孩子全送到祖父刘体智家中,也就是上海市新闸路的小校经阁,那年他才5岁,可多年来母亲从未看望自己的孩子。刘耋龄的母亲是清代扬州盐商周扶久(当时全国首富)的曾孙女。从经済情况看,是刘体智所有儿媳中的娘家最富有的,但从不给孩子们提供生活和学习费用。逢年过节祖父母会叫佣人把他们送到他母亲家去拜年和团聚,但他母亲从不给他们压岁钱,也不给他们做件新衣服。他上初中时,私立学校学费昂贵,他想要母亲提供点学费,结果拿到的竟是一张空头的支票。这些情况造成幼年时期的刘耊龄几乎完全没有母爱,心灵受到一般孩子难以承受的创伤。有一年刘耋龄染上了伤寒,当时是一种很可怕的病,死亡率很高,刘体智家的孙子和外孙很多,父母都不在身边,同时患此病的有四个孙子,因病情严重,且易于相互传染,刘体智要求这个儿媳妇把她所生的刘耋龄、刘富龄带回家治疗,想不到竟然被拒绝了。不久刘富龄和两个堂兄弟相继病逝,刘耋龄幸运地活了下来,但不久又染上了腥红热,长时间高烧不退,后虽治好了,因长时间高热使脑部受损,一段时间不认识家人,还经常流口水,前后大约持续半年,才逐渐好转。幸运的是未留下后遗症。刘耋龄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常勇敢,不怕吃苦。有一次几个堂兄弟要比赛看谁勇敢,选的地方是小校经阁花园里的金鱼池,看谁敢从鱼池一侧越过鱼池另一侧。鱼池一侧在假山上,位置很高,另一侧在地面。在场的五个弟兄只有刘耋龄说敢跳,其他人都害怕。结果他竟从假山上越过鱼池跳了下来。刘耋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险。刘耋龄小时候在学习上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期末成绩单没有人认真看,一度成绩不佳,小学和初中未能上好学校。后来高中经努力,考取育才中学。高中毕业后录取到原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在此期间还发生过因家庭社会关系问题被强制转学的亊件,后因国家政策转变又回到北京航空学院继续就读直到毕业。刘耋龄在祖父刘体智身边生活的影响和祖父在收藏方面突出成就的熏陶,或者是祖父的遗传基因,刘耋龄也进入了收藏领域。由于他为人善良,待人诚恳,再加非凡的爱好和努力,现在已成为有突出成就的著名收藏家。虽然幼年未得到应有的母爱,但刘耋龄不计前嫌,成家后把母亲接到家中,母亲老年生活直到离世都是在他身边度过的。对母亲仍然很好地尽了孝心。实际上在此期间,他还要耐心忍受母亲怪异性格带来的种种苦恼。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刘耋龄先生苦难的童年和不平常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今天的收藏成就。
2022年农历二月初二,刘耋龄首批藏品三百余件(套),在县委统战部、县文旅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由县公安干警和保安公司专程护送,历经八个多小时的长途运输,从上海安然运抵庐江。此后,由庐江县人民政府出资600余万元、合肥滨湖投资集团庐江分公司无偿提供使用场地,共同完成了刘秉璋曾孙“刘耋龄博物馆”建设。此博物馆之所以在庐江县,离不开其刘氏家族的爱国爱家的传统,也传承了中华忠孝文化,这些藏品正是开展这些教育最好的实物教材,日益发挥它的功能,体现它的意义!
刘秉璋曾孙刘耋龄博物馆位于庐江县水西门8号楼,共有四层:一层为刘秉璋史迹陈列展,展出刘耋龄先生无偿捐赠的90件藏品;二层主要是景泰蓝、“珠山八友”瓷板画及历代瓷器展区,三层主要是佛像及明清漆器展区,四层为精品展区。二、三、四层共有藏品276件(套)。
博物馆的开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戴立波部长说:“刘老先生把倾注毕生心血收集珍藏的大量珍贵
藏品捐赠给了家乡,如同他祖父刘体智当年捐赠甲骨典籍一样,其价值意义非比寻常。刘老家族几代人的义举,不仅是收藏界的佳话,也必将成为中化文化传承史上的佳话,必将推动更多的人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二工大原党委书记徐佩莉说:“刘老师家学渊源,是标准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就博览群物,对古董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博物馆的成功开馆,说明他对家乡深厚的情感”。著名作家宋路霞说:“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啊!社会反响非常好!隆重、务实、接地气、鼓舞人心,这是刘老收藏事业的成功,更是他一生做人的巨大成功”。开馆以来参观不断,好评如潮。
(作者单位: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