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编者按: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近年在国内也开始流行感恩节,我想最应该感恩的是生你、养你的父母,父亲孤身远在老家,母亲已远赴天堂多年,每每想起父母,特别是母亲,让我无限思念。。。近期在我上海书房翻到我刊于1993年12月9日<衢州日报>第三版的一篇文章《心爱的煤油灯》,时至今日想想小时候的艰苦岁月,除了感恩父母的同时,现在的时代再困难也无法和缺衣少食年代去比较,知足常乐吧!
也许我的近视眼和煤油灯极有缘分吧。我的家乡地处山区一偏僻的小镇上,当时小镇的经济比较落后,镇里有一个小型水电站,要供应方圆5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用电。由于电力不足,晚上电灯忽明忽暗,和萤火虫差不多。
那时我才读小学三年级,课外很喜爱看书。白天要上学,放学回来又得帮助干家务活,只有晚上才是我自己支配的时间,可晚上电灯黑乎乎,从此就和煤油灯结上缘了。那时我家是一幢旧房子,楼上有一间黑咕隆咚的杂什间,没有电灯,我整理一下,就作自己的小书房,在房里摆上自己喜爱的书籍,用一个褐色的药瓶,在瓶盖上戳了一个洞,然后套上用牙膏壳作成的管子,瓶身上捆上铁丝作柄,最后用毛纸搓成细条装进管子当灯芯,倒些煤油,一盏煤油灯就完工了。一到天黑,小伙伴邀我出去玩也不去了。总挂念着《天方夜谭》之类的书还没看好,担心太子会被进谗言的妃子害死。抓紧跑到小阁楼上点着我那盏心爱的煤油灯,闻着煤油味在亮堂堂灯底下看书倍加清新,跟着孙悟空西游除霸安良,看诸葛亮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为《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的豪情壮举拍案叫好,对《聊斋》中的狐仙的善良表示敬仰。
这盏煤油灯伴随着我整个少年时代,在我那幼小的心灵上深深镌刻着江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光辉形象,使我深深懂得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为祖国奉献才智的豪情壮志,绝不作一个甘于平庸的无为之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生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家乡也早就安上了高压电,现在的孩子再也不必像我一样点着煤油灯看书了,但我还是深深怀念着我那盏心爱的煤油灯,至今还珍藏在家乡窗明几净的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