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座上宾】程伟雄:“三枪拍案”2014服装圈热点事件

标签:
时尚 |
【VIEW·座上宾】程伟雄:“三枪拍案”2014服装圈热点事件
“三枪拍案”2014服装圈热点事件
文/程伟雄
拍案1——由金珍君被卸任李宁公司行政总裁谈起中国本土运动品牌
传闻李宁CEO金珍君已离职,可见李宁的改革失败了,为什么李宁改革二年亏损面会进一步加大?表面看起来李宁公司治理非常国际化,其实是民营体制国营恶习,僵化的市场反映机制,不难理解一个小小决策会耽搁很长时间,这是严重的大公司官僚气息。也难怪安踏能够后来居上,决策执行超越李宁。
金珍君成为热议人物,如此三头六臂搞定达芙妮的天才,怎么搞不定李宁?同样招数在达芙妮三拳两脚就定乾坤,可在李宁就是无法执行到位。分析原因很多,但此一时非彼一时,市场环境、企业规模李宁和达芙妮都不是一个等量级,达芙妮成功不代表李宁就能转型到位,何况转型没有过渡。
时至今日李宁的开始没落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理应商业模式的选择,总经销、总代理模式让李宁的渠道迅速布满全国市场,成就体育品牌老大之地位功不可没,但随着时间推移固有渠道模式已严重制约李宁自身发展,全面直营渠道改革看似决心很大,触及总经销、总代理渠道利益没有得到有效平衡。
运动品牌如若产品结构不改变消亡是必然之路,本土运动品牌除李宁以外大多出自福建泉州工厂转型,代工生产运动鞋纷纷自创品牌,高峰阶段功能运动鞋反而不是主卖品类,运动鞋休闲化,主卖品类以休闲服饰类别为主导,运动服饰变陪衬,运动品牌的功能性产品研发不重视,产品休闲大众同质化。
如今,14年各城市马拉松赛事备受关注,跑步爱好者趋之若鹜,但碍于井喷的报名跑马拉松走后门才能插队,这是若干年前不敢想象,跑全马人很少,而如今跑步是高大上。主办方偷着乐能够理解,赞助赛事的运动品牌也是最大赢家,原本全民皆穿运动鞋时代低迷多年,随着跑步热浪运动跑步鞋开始热销了。
拍案2——由2014年双11火爆谈起网络购物
阿里今年双十一完成571亿成新闻,其实以后每年双十一完成多少都不是梦想都是爆炸新闻,马云想完成多少就能完成多少,只要技术手段的刷单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这次双十一看点就是移动端成交已占比达百分之四十二,可以看出PC端不是唯一,全渠道的价值驱动是未来品牌发展必须面临解决的。
阿里双十一每年增幅不是问题,特别今年是上市之后的首个双十一,业绩上扬对股价表现肯定利好,无怪乎传闻阿里很早就停止支付,刷单的处理也只是蜻蜓点水,可见600亿、800亿、1000亿都不是梦想。问题是双十一真实的销售?有多少刷单?半年的备货一天的销售有多少服装品牌能够提高售罄率?
无论双十一多火爆,但我一再说电商只是全渠道的重要补充部分。对此很多人质疑,以为电商时代已到。其实淘品牌在线上已到发展瓶颈,如若做大规模必须走到线下;而线下大品牌线上鲜有新品出现,至今还是以老品为主导,这是原有渠道模式制约的。全网数据多惊人,但和线下数据比依然是补充。
全网做多少销售意义不大,赶超意义更不大,数据作假和假货横行如不能根本解决,电商终究只是一个零售渠道促销的重要补充。一天生意再牛,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来准备这一天,成本何其高?销售和投入能成正比?几个月发货周期,消费者有耐心?据悉还有高达约30%退货,包括库存商家能挣钱吗?
为天猫双十一很多线上品牌提早半年备货,就为了一天的销售折腾半年备货,又折腾上半年发货。想想这样的人造节日造就这样的消费生态是不是显得资源太浪费了?赌赢了就能活下来,赌输了就剩下一堆库存只能仰天长叹灰溜溜退出。细水长流消费生态趋于平衡,仅靠某一日的集中消费爆发终究不稳妥。
电商红利已过,近年电商低迷足以说明事实。仅凭低价是难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电商平台的竞争已达白热化。原本什么东东都能大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无论平台还是品牌成本都在显著提高,后台人工、物流成本水涨船高,靠不缴税确实让电商和线下店铺比更有竞争力,但规范的经营规则拉近成本落差。
拍案3——由当下服装培训火爆现象谈起企业培训
和某规模达亿元以上的代理商交流,谈及培训现况,觉得以成功者传经授道打鸡血式培训,抑或还是专注中小代理商提高业绩的培训,他直摇头,花钱花时间真的没实效,这类培训以后他不会再参加,中小代理商是白手起家之典范,深谙生意之道,但缺乏实体店系统化的精细运营之道,务虚口号培训没用。
为什么没实效打鸡血式和口号式培训继续盛行,并继续下沉到更小零售商?原因肯定很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参与培训的中小代理商、中小品牌企业、中小零售商、店长导购之类学习求上进之共性,对于培训商能够抓住培训热点的营销导向还是令人鼓舞的,起到实际效果只有培训商和中小企业主明白。原因大概有:
1、原拿到品牌代理遍地是机会、有生意,如今生意提升困难;
2、代理商为了生计管理勉强,粗旷经营时代只要胆大,如今精细化经营需技巧;
3、契合中小企业主做大规模的心路,其实每个店每个品牌每个市场做强才是硬道理。
4、培训产品价格大众化,几天培训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大体上中小企业主财务状况可以承受;
5、场地大,培训气氛营造冲击力强,几百上千号人一起培训容易做气氛,热血沸腾,恍然立马功成名就,案例引导更具诱惑力。
6、全国各行政区域借大课免费之实,广募中小企业主集人气,推广各模块小课有偿培训,积少成多达到赢利目的;
7、夸大培训成功案例,合作中小企业主现身托儿化;
8、迎合急功近利的部分中小企业主,存在问题呈现紧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