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二、赏析诗作
1.出示:《芣苢》,诵读指导。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 释意,理解诗歌。
芣苢(fúyǐ):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采采:采而又采。
芣苡(fú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有:取也。
掇(duō):拾取。
捋(luō):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袺(jié):用衣襟兜东西。
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3.说说诗句的意思。
《芣苢》今译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4.再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诗人是用怎样的创作手法来写的?
(1)《芣苢》这首诗歌,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她们劳作时的心情。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2)“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3)“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表现出她们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之情。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5.师介绍诗歌的语言特色:《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像《芣苢》这篇重叠得更加明显。综观《芣苢》一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
三、学生反复诵读、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指名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3.师生合作诵读。
四、总结:
这首诗虽然只换了六个字,但实际上在回环的往复中演唱了一个故事。用了最经济的语言,给人们勾勒出了一幅饶有情致,自由欢畅的劳动场面,令人身临其境。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就是经典文学著作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