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瑜伽解剖学(十二)神经系统

标签:
golf高尔夫高球高球生理身体结构杂谈 |
分类: 能力:生理•体能 |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
(一) 神经系统为身体的控制中枢及联络网。神经系统有三项主要功能 : 1 感觉体内及外在环境的变化。2 解释这些变化。3 对这些解释以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的形式产生反应。经由感觉整合及反应,神经系统是维持身体恒定的最快方法,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来维持身体的恒定,其作用速率较内分泌系统快,但作用范围却不及内分泌系统来得广。
神经系统有两个主要部份 : 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又有更小的区分,如下图。

中枢神经系统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枢,由脑与脊髓所组成。所有身体的感觉如果要被解释和被执行,必须由接受体将这些感觉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所有刺激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的神经冲动亦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将脑与脊髓连结至接受体、肌肉或腺体的各种神经突起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又分输入 (感觉) 系统和输出 (运动) 系统。输出系统再被细分成体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体神经系统由将讯息从中枢神经系统传达至骨骼肌组织的输出神经元所组成,只有骨骼肌产生动作且是在意识控制下,因此它是随意的。相反的自律神经系统包括将讯息由中枢神经系统传至平滑肌、心肌及腺体的输出神经元,它经常是不随意的。内脏接受由自律神经的交感及副交感来的神经纤维。一般,交感和副交感对器官运动的控制上作用相反。

「径」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纤维束,可以在脊髓内往上或往下行走。把神经冲动往脊髓上方传导的称为上升径,与感觉冲动的传导有关。将神经冲动往脊髓下方传导的称为下降径,为运动径。
(三) 脊髓是一圆柱形构造,连接于延脑,由枕骨大孔延伸至第二腰椎的位置。外观有二个明显膨大部,颈膨大部由第1颈椎延伸至第4胸椎,分布至上肢的神经由此开始,腰膨大部由第9胸椎延伸至第12胸椎,分布至下肢的神经由此开始,腰膨大部以下,脊髓变细而成一圆椎终止于第1与第2腰椎间的间盘位置。终丝为脊髓的非神经纤维组织,由脊髓圆锥起,往下延伸至尾椎并附着于尾椎上。终丝大部分由软脑膜组成。
(四) 脊髓是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受到脊椎骨,脊椎韧带,脑脊髓液及三层膜的保护,最外层的膜是硬脑膜,中间层是蜘蛛膜,最内层为软脑膜。在蜘蛛膜与软脑膜之间为蜘蛛膜下腔,为脑脊髓液的循环处。而脊髓被软脑膜的膜状延伸物—齿状韧带,悬浮在硬脑膜鞘的中间位置。此韧带保护着脊髓,防止其受到冲击与突然的位移。
脊髓同时由灰质及白质所组成。灰质在白质内形成—H的形状。在灰质的中央有一小小的空隙,称为中央管或中心管。此中央管贯穿整条脊髓,并与第四脑室相连,其内含有脑脊髓液。
脊髓的第一个主要功能为 : 由末梢将感觉传导至脑部及由脑部将运动冲动传导至末梢。第二个主要功能为 : 当作反射中枢,将感觉性神经冲动转变为运动性神经冲动。
(五) 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荐神经和1对尾神经。脊神经是依照其所出现的位置给予命名及编号。第一对颈神经位于环椎与枕骨之间,其余是由相邻脊椎之间的椎间孔离开脊柱。脊髓终止于第1或第2腰椎,因此下面的腰神经,荐神经及尾神经在脊椎出现以前必须往下降至他们的孔,此种排列构成了马尾。
一脊神经在脊髓上有两个附着点,一后根及一前根。后根与前根在椎间孔处合并成一脊神经。因为后根含有感觉纤维,而前根含有运动纤维,所以脊神经为混合神经。
一脊神经离开椎间孔后形成几个分枝。一为背枝,分布到背部背面深层的肌肉及皮肤。其二为腹枝,分布到背部表层的肌肉及四肢的所有构造和外侧与腹侧的躯干。其三为交通枝,连结交感神经。此外还有脊髓膜分枝,此分枝经由椎间孔进到脊管,而后分布到脊椎、脊椎韧带、脊髓的血管和脑脊髓膜。 (见图3)
(六) 神经丛 :
除了胸神经 (T2-T11) 以外,脊神经的腹枝并不直接分布到身体,而是在两侧与邻近的神经合并成网状构造,称为神经丛。主要的神经丛,包括颈神经丛 (C1-C4)、臂神经丛 (C5-T1)、腰神经丛 (L1-L4)、荐神经丛 (L5-S3) 及尾神经丛 (S5和CO1),胸神经的T2-T11,直接分布到肋间隙。
(七)
除了C1外,所有的脊神经皆分布到皮肤。由脊神经的后根 (感觉神经) 所分布的皮肤节段称为皮节。对皮节的认识,可以判断那一节的脊髓或那一脊神经的功能不正常。举例说明 : 当皮节分布图上的C6部位有异常现象时 (例如无力),则可推断第六颈神经 (C6) 可能有问题。相反的,当知道第六颈神经 (C6) 有问题时,则皮节分布图上C6部位的功能就会受影响。 (见图4)
为了方便辨识神经的相关作用部位及其症状,特列表于下,以供参考。
脊椎神经 |
相关部位 |
脊椎神经相关症状 |
C1 |
头部血液循环、脑下垂体、头皮、脸、眼、目、鼻、喉、交感神经系统 |
头痛、头皮痛、失眠、头晕、神智不清、高血压、偏头痛、发烧、眼疾、记忆减退、其他 |
C2 |
耳、鼻、喉、舌、声带口 |
鼻窦炎、过敏、眼疾、耳聋、扁桃腺炎、腮腺炎、失声 |
C3 |
咽、颊、肩、交感神经、横膈膜神经 |
咽喉炎、肩酸、肩痛、肩僵、交感神经亢进、呼吸困难 |
C4 |
头部肌肉、臂 |
头部肌肉痛、肩痛、臂无力、脸部血管压迫 |
C5 |
食道、气管、肘、声带 |
气管炎、肘痛、咽喉炎痛 |
C6 |
甲状腺、副甲状腺、腕、颈部肌肉、扁桃腺 |
甲状腺炎、副甲状腺炎、手腕痛、斜颈、扁桃腺炎 |
C7 |
大拇指、甲状腺 |
富贵手、甲状腺炎 |
C8 |
气管、食道 |
气管炎 |
T1 |
心脏、食道、气管、手指、手腕 |
心脏病、支气管性气喘、咳嗽、呼吸不正常 |
T2 |
心脏、食道、气管 |
心脏病、心肌痛、食道炎、心瓣膜炎 |
T3 |
肺、支气管、食道 |
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食道炎、肋膜炎 |
T4 |
肺、支气管、食道、胸腔、胆囊 |
肺炎、肋膜炎、胸痛、乳房炎、各种胆囊病 |
T5 |
肝、脾、胃 |
肝炎、胆炎、脾肿、胃炎 |
T6 |
胰、胃、胆 |
胃炎、胰脏炎、胆炎、胃溃疡、消化不良 |
T7 |
胃、十二指肠、胰岛腺 |
胃炎、十二指肠炎、糖尿病 |
T8 |
脾、横隔膜 |
呃逆、身体抵抗力降弱、呼吸困难 |
T9 |
肾上腺 |
肾上炎、过敏症、麻疹 |
T10 |
肾脏 |
肾脏炎、肾盂炎、血管硬化 |
T11 |
肾、输尿管 |
皮肤病、痔疮、小粒疹、湿疹 |
T12 |
膀胱、肾脏、大肠 |
膀胱炎、肾脏炎、大肠炎、频尿 |
L1 |
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肠 |
输尿管炎、大腿痛、尿床、便秘、腹泻 |
L2 |
卵巢、输卵管、盲肠 |
卵巢炎、卵巢瘤、子宫外孕、输卵管阻塞、盲肠炎 |
L3 |
膀胱、子宫、大腿外侧、生殖 器官 |
膀胱炎、子宫肌瘤、膝痛、月经不调 |
L4 |
前列腺、腰部肌肉、坐骨神经 |
腰疼、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排尿不顺 |
L5 |
足、直肠、膀胱、子宫 |
坐骨神经痛、痔疮、膀胱炎、小腿痛、踝痛、脚冰 |
S |
直肠、肛门、肾、大腿后侧、摄护腺、生殖器 |
摄护腺炎、肾部痛、髋关节痛、性病 |
C |
直肠、尾椎 |
肛门炎、尾椎痛、直肠炎 |
(八) 自律神经 (自主神经) :
神经系统中调节平滑肌,心肌及腺体活动的部份称为自律神经系统。在功能上它经常在不随意的控制下操作。此系统开始被称为自律的,但现已知自律系统在构造上和功能上并非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它受到脑内的中枢所调节,特别是受大脑皮质、下视丘及延髓的调节。
自律神经系统包含两大部分,交感和副交感。除少数例外,所有接受自律神经的器官,均受此两部分的支配,因为两者的作用是相互拮抗。例如,一器官的交感刺激过盛或过速,则副交感会发出相对的刺激,使其作用减缓。通常,自律神经系统所属的器官,均含有等量的交感与副交感作用,但由于情绪的影响,某些器官会接受其中之ㄧ较多的冲动。 (见图5和图6)
自律神经系统实是一支配体内脏器的运动系统,有别于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系统。自律神经系统的目标器官是 1. 具分泌功能的腺体,如肝、唾液腺、汗腺。2. 含有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子宫、膀胱、血管和眼睛的虹彩等。3. 心肌。
自律神经的内脏输出是由二个神经元组成,一个是节前神经元,一个是节后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将冲动由中枢神经系统传至自律神经节,而节后神经元将冲动由自律神经节传至内脏动作器。
交感神经的节前细胞体位于脊髓的胸椎T1至T12和腰椎L1至L4的灰质侧角,因此又叫胸腰神经。每一脊髓神经都有两交通枝与交感神经相连结。交感神经节彼此又相连结,形成外观类似两条项链分别在脊椎的两侧。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细胞体位于脑干的第三、七、九、十脑神经的神经核与脊髓的荐椎S2-S4的灰质侧角,因此又叫脑荐神经。

器官 |
交感反应 |
副交感反应 |
汗腺 |
分泌 |
( 不分泌 ) |
唾液腺 |
分泌减少 |
刺激分泌 |
瞳孔 |
扩散 |
收缩 |
心率 |
增快 |
减慢 |
胃 |
|
|
肺小气管 |
扩张 |
收缩 |
膀胱 |
|
|
(九) 由研究显示,超觉冥想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M) 可改变生理反应,受试者的代谢速率及血压皆降低,而氧的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除同时削减。同时,其心跳速率下降,脑部α波增强,血中的乳酸量剧减,且皮肤的电阻增加。后面四种反应是精神高度松弛状态的特性。这些反应为整合反应。低的代谢状况是交感神经去活化所造成。由于整合反应的存在,使人联想到中枢神经系统对自律神经系统存在着某种控制。
二、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元 (Neuron)
每一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胞本体,将信息冲动带入细胞本体的是树突,将信息冲动带
离细胞本体是轴突。
三、突触 (Synapse)

突触 (Synapse)
两个神经细胞的交界称为突触。神经讯号经由名为神经传导物质的化学分子之释放,而由一个细胞到达另一个细胞。这些神经传导物质通过突触裂,且锁入特定的受体位置,因而可容许产生电荷而引起神经讯号的转运。
转自灵性使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