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地震,谈震后心理重建(一)

标签:
雅安地震重大创伤情感 |
分类: 情绪世界 |
http://s3/mw690/72ffef77gdaeeeadef382&690
2013年4月20日早上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不仅给镇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上的损失,截至目前已造成188人罹难,上万人受伤;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挑战着幸存者的承受底限。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国第一次把灾后的心理干预和心理重建作为救援的一个重要内容,说明整个社会开始更加重视人的心理层面。特别是在地震这样一种重大创伤面前,幸存者应该如何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震后的生活,如何能从心理上重建对于生活的希望,是心理干预最主要的内容。
地震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灾难,人类在它的面前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特别对于那些幸存者来说,眼看着身边的人被地震夺去了生命而自己无力救援,或是看着自己的房屋毁于一旦,这如何能叫他们内心平静?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当时那些惨烈的景象还会有可能在脑海当中重现,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叫做“闪回”。
灾后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有阶段性的,在灾后的15分钟到数小时,乃至几天的时间内,一般会产生一些急性的心理反应。在这个阶段的情绪感受主要是恐惧、紧张、痛苦、悲伤等,在目前过去两天多时间的情况下,心理干预以缓解急性的情绪为主,同时避免幸存者在过度情绪化的状态下做出某些行为。
在第一阶段过去以后,急性心理反应随着时间会逐渐淡化。这个时候,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时受到影响的人会经常有“闪回”,同时伴有愧疚、委屈以及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在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如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日子,或者是逝去亲人的生日等),这种情感会特别强烈。在这种日子里,自杀的风险性非常高,这是需要引起心理工作者特别关注的。要及时发现和识别,特别是那些比较内向,自我要求比较严格的人,他们更容易把压力承受在自己身上,同时不善于倾诉,这些人发生PTSD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周围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们的办法是加强社会支持,增加情感情绪的渠道,积极沟通。
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本身对于灾害的抵抗力就弱,相对来说没有很好自我处理的办法,对于各种生活事件、重大创伤更加敏感。同时,由于表达能力较成人为弱,也难以引起周围人和社会的关注。再者,由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在过去一段时间以后回顾灾难的时候可能会有新的想法,这些也都是潜在的心理问题。
心系雅安,寻找每一个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