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白富美惨遭杀害凶手被判死刑露笑脸

(2012-06-27 11:22:57)
标签:

转载

分类: 情绪世界
www.meimeidu.com

概要:长沙男子王啸今年24岁,他在2007年遇到了女孩张某。王啸对张某一见钟情,当时就表达了爱意,却遭到了张某的拒绝。不过王啸并没有死心,2011年他又找到了当时是大二学生的张某并当面表白,又一次遭到了张某的拒绝。于是王啸产生了“得不到就要毁掉”的念头。2011年5月8日,王啸冒充快递员打电话把张某叫下宿舍楼,张某这才发现所谓的快递员其实是王啸。王啸却称“你转过身,我有惊喜给你。”张某一转身,王啸就拿出准备好的尖刀对着张某猛刺8刀,年仅19岁的张某当场死亡。今年3月,长沙法院判处王啸死刑,王啸听了以后淡然地笑着说早在意料之中。


这起案件中的被害人张某是个典型的“白富美”,19岁,中南大学日语系学生,长相清秀姣好,家境殷实。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正处于大好年华中的青春少女,就这样被凶手王啸残忍地杀害了,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连捅八刀。可以说这是一起血案,是一场悲剧,是凶手王啸用手中的凶器毁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毁了一个本该幸福的家庭。那么,王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和被害人张某有仇有恨?其实都不是,不过是王啸对张某求爱被张某拒绝了。可是平心而论,换了谁谁都会拒绝他的,因为两个人不过才见过两面而已。仅有两面之缘就一直疯狂追求,追求不成就起杀机,这就是凶手王啸的作案动机和作案经过,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根本就不符合常理。白富美女孩张某死的太无辜了,她完全想不到会遇到这种事。是啊,王啸的行为已经超出常理了,在我看来,他的行为也可以解释,那就是因为他有人格障碍问题。

之所以我说王啸有人格障碍也是有依据的。据了解,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不久后就又结了婚。在新的家庭里王啸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自初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待业在家,选择用沉迷网络游戏的方式来麻醉自己。他的这些经历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他从小就没有过很好的家庭生活,跟着母亲改嫁又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我想,他的童年经历是很糟糕的,至少是缺乏爱和关怀,更缺乏教育引导。同时,他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待业在家,这说明他受到的学校教育也不多,而且很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教育。二是他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借此麻醉自己。这说明王啸缺乏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取而代之的不过是网络虚拟世界的那些东西。这两个问题都很有参加意义,都说明了王啸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心理健康状态不好。这还不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王啸第一次遇到被害人张某时就一下子迷上了她,而且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见钟情,而是一下子有了占有的欲望。据王啸自己说,他感觉张某就像是个天使一样,是家中独女,乖巧懂事,承载了家里人的所有希望。我想,这些张某的现实情况也在刺激着王啸吧,因为她和王啸的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况且,那一次见面时王啸19岁,张某才是个高中生,两个人是在张某舅舅的婚礼上遇到的。按照常理来说,就算王啸有意交往,也不该在那个场合就直接表白。那样的表白,针对一个高中女生,人家能答应吗?根本不能。可是王啸不会想这些,他只是觉得自己就可以这样做。之后,王啸在2011年又去找了张某,王啸称自己没有谈过恋爱,而张某就像他的初恋。可实际上,那哪里是初恋啊,不过是一面之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啸在人际交往和异性 交往方面连起码的常识都很少,行为更不符合常理。而那第二次表白又遭张某拒绝后,王啸就起了杀心。更为可怕的是,王啸预谋了很久,设计了很久。据他自己交代,之前他看了很多视频,一直研究杀人方法。王啸声称自己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杀死张某,他说这样是为了让张某死得痛快些。也许,这就是他对张某的爱?不,这样说太亵渎爱情了!事后当记者问王啸“什么是爱情”时,王啸回答说爱情是一种两情相悦的幸福。这答案原本不错,可是王啸明明知道张某对自己没有感情的,这就是王啸想法和做法之间的矛盾。最后,王啸在听到自己被判处死刑后却还淡然的笑笑,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表情是那样的诡异,仿佛心满意足一样。所以,我更加坚信凶手王啸是个有人格障碍的人,准确的说,他应该属于反 社会型人格障碍。

所谓的反 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悖德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人格障碍。有这种障碍的个体的突出点是行为具有悖德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且在损害社会和他人之后没有愧疚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的报复社会。这样的人一贯不顾社会义务,缺乏感情、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之间差异很大,并不易为经验所纠正,即使受到惩罚也如此;对挫折的忍耐力低、攻击,包括暴力攻击的释放阈值低。王啸恰恰上就是这样的人,他对人缺乏感情,行为和社会规范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暴力攻击的可能极大。据研究表明:产生反 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就是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一直处于恶劣的社会环境或家庭环境之中。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 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即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因此,这些人不会理解他人的感觉,只会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这也和王啸的行为吻合,他不理解张某怎么会拒绝他,他只是觉得自己得不到就要去毁灭掉。由此,我认为王啸就是反 社会型人格障碍。

我说过,王啸这种人格障碍的形成和他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童年经历造就了他的人格特点。再加上他后来没有融入社会,一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之中,所以才会如此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很可惜,人格障碍是基本没法治疗的。这些人如果触犯了法律,可以受到惩罚,但是效果也不乐观。一般的教育和治疗方法在他们身上成效都不明显,这应该归因于他们本身的欠缺焦虑和罪恶感、无法相信他人、难以学到教训等的人格特质。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该从小避免孩子成为这种人,只有预防才是最好的办法。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诫那些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的父母们:虽然自己的幸福很重要,但是也别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应该多一点关心多一点了解多一点爱,这样才能让他们有一个起码的成长环境。客观经济条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他们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这是一场悲剧,既是张某的悲剧,也是王啸的悲剧,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www.meimeidu.com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