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学生期望月薪降低 选择城市更理性

标签:
转载 |
分类: 职场人生 |
找工作难啊
概要:现在已经到了毕业季,2012届毕业生们也到了找工作的关键阶段。据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数达到4年来的最低点。有些大学生表示,往年没得选,今年可以挑挑了。不过,毕业生们还是相当理智的,他们现在已经降低了自己的期望月薪,而且也在选择工作城市问题上显得更加理性。
尽管有消息称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数达到4年来的最低点,不过,大学生就业难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我相信短期内不可能有质的改变。如今,所谓的就业压力指数达到最低点,也不过是这四年来的事情。而且,达到最低点也不等于就表明就业非常轻松。事实上,毕业生们的心态普遍还都很不错,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尴尬,也明白自己面临什么样的就业压力,所以他们都比较理性,这也是现实磨练的结果吧。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一,大学生们的期望月薪已经降低了近千元,其二,他们选择工作城市时很理性,“逃离北上广”的去世更加明显,大多数人开始把目光集中于二线城市。种种这些都表明了今年的毕业生们更加务实,更加理性的面对着这个让自己无奈的社会。
关于降低月薪期望值的事情其实很好理解,这也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决定的。既然供大于求,那么出卖的一方势必要降低自己的要求。人力也是一种资源,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所以说,毕业生们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时,普遍采取了降低价格的方式。他们很清楚,相同的一类人都是大学毕业上,在学历和经验上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可言。如果想和其他人竞争,降低自己的价格就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会考虑到雇佣员工的成本,这时,如果应聘者主动提出降低自己要求的月薪,当然可以让用人单位更加满意。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学生们也没有太好的方式来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只好靠“贱卖”这一招了。这显然是很无奈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如此竞争下去的话,不但无法有效的和他人竞争,而且会导致自己在将来的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职业倦怠问题。毕竟每个人工作都是为了收入的,虽然可以暂时不计较收入而追求发展前途,可是收入状况却会很直接的影响到劳动者的心态。如果收入总是很低,无法满足劳动者需求的话,那么劳动者势必会感到厌烦或无力感。很多时候,也许还等不到学到多少经验就会想着跳槽,因为物质基础永远决定着上层建筑,以往还有一些毕业生声称自己可以“零报酬”,只为找到一个工作岗位。在我看来,这样的竞争就是典型的恶性竞争,实际上已经说明了该毕业生的不理智。如果用人单位真的为了“白使唤人”而接受这种人的话,那么这样的单位本身也是对员工不负责的。可以说,如果这样的交易成功,那么就是双方都在胡闹,至少是都没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至于选择工作城市的问题,也是现实中很多人来找心理咨询师时提出的常见问题。普遍的情况是,毕业生们不知道该留在一线大城市呢?还是选择自己省的省会城市这样的二线城市?抑或是回到老家?每年都有不少人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让他们犹豫不定。其实,这个问题的选择上是很有学问的。普遍认为:大城市机会多,工资报酬也比较高,但是竞争压力极大,而且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落户的话,那么迟早也要离开,到时候就很麻烦。而回到自己老家呢?很多人并不甘心。在他们看来,自己好不容易考出来的,回老家既不甘心也不习惯。并且,一旦回去,他们会有挫败感,毕竟有那么多同学都留在了大城市,自己回去是不是表明自己很没本事很失败?跟老家的父母亲戚也没法交代啊。如果这里再涉及到感情问题那么就更复杂了,选择工作地点和生活城市,将直接影响一段感情的成功与否。由此可见,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很多人都是比较迷茫的,也有很多人在选择之后会有点后悔。只能说,客观实际情况最能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决定是对是错,
实际上,选择工作地点也和期望月薪有密切关联。在很多大城市生活成本是极高的,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一个月的薪水很可能连租房吃饭和交通费用都不够,更不要提有所积累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工作压力就会和生活压力一起迎面扑来,甚至可能会轻易击垮一个新进职场的人。而且,毕业生们的期望月薪还在降低,这样一来生活压力就更大了。试想一下,如今物价水平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这时毕业生们不但不要求加薪反而降低自己的期望月薪,这当然就会让生活在一线大城市缺乏必要的可能和基础。在这种形势下,“逃离北上广”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只有离开这样的一线城市,才可能在降低期望月薪的前提下保障一定的生活质量。此时,既然毕业生普遍还不愿意回到老家,那么当然就会把目光投向二线城市,这也和调查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值得关注的这两点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这样的现象表明毕业生们的心态变得成熟了,选择也更具有理性。实际上,这也是适应社会的具体表现。过去很多大学生恰恰是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现实,这才给了自己过多的压力。本来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就难免遇到极大的工作压力,如果此时还给自己过多其他压力的话,那么无疑于雪上加霜。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比比皆是。要么是因为受到挫折而痛苦不堪,要么是因为压力过大而无法宣泄,要么是咬牙坚持一段事件后迅速进入了职业倦怠状态、总之,结果几乎都很糟糕。不理性的选择,就容易给自己带来各种烦恼。而现在这些毕业生们就理性的多了,无论是降低期望月薪还是选择二线城市,都说明了毕业生们的心态更贴近于现实,更符合现实了。他们很清楚:自己这样的选择才能让自己少一些压力,才能让自己既有所发展也能活的更轻松一些。比起以往那些好高骛远的想法,现在毕业生们的选择更加朴实,更加贴近实际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毕业生们的选择并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动的选择。逃离北上广也好,降低希望月薪也好,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或者说是跟风之举。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样的选择本身就会给毕业生们带来强烈的刺激感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同样的选择如果是因为不同原因的话,那么也可能让做出选择的人有不同的感觉。主动选择者是一身轻松,被动选择者则是窝囊和被迫的感觉。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当事人肯定心怀不满,而且对委曲求全得来的工作缺乏兴趣、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将来迅速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所以,具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看当事人当初选择时的心态。
希望大家是更理性而非更无奈吧。
www.meime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