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奖励孩子才适度?

(2011-05-18 16:39:39)
标签:

奖励孩子

适度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导语:
做家长的都知道,奖励孩子,是鼓励孩子最常见,也比较有效地方式。但是,不适度的奖励,又会使孩子变得娇贵,不听话。介于溺爱和鼓励之间,真的是太难做了。究竟怎样奖励孩子算是适度呢?

/Upload/ArticleImg/images/奖励孩子1.jpg

案例:

苗苗,今年15岁。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时间也比较自由。苗苗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但是学习成绩始终在中游浮动。虽然可以花钱让孩子上一个比较好的高中,但是苗苗的父母认为,只有让她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成绩,才是最理想的,不至于培养出她的惰性。从小学开始,每次苗苗期中、期末考完试,只要比上一次的成绩有所提高,父母都会带她去旅游。喜欢旅游的苗苗,把旅游当作了自己的动力。然而上了初中,父母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上了初二,学习课程加重,有一两次考完试,父母没有带她去玩。苗苗很生气,甚至离家出走了好几天。

苗苗的父母面对自己女儿的出格行为,不禁反思,难道是自己奖励孩子的方法不适度,不科学,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吗?自己的女儿究竟是为了奖励才用功学习,还是为了自己呢?等到以后,父母真的没有时间带她去旅游,她会不会就此堕落了呢?

每每度亲子教育方面专业人士林欣惠解析:

苗苗的这种现象,的确是父母不适度奖励的结果。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不仅要对孩子学习取得好成绩的结果进行奖励,对于过程也要奖励。而苗苗已经初中了,这时候的孩子单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是不很科学的。这时候的孩子迫切地需要肯定自己。如果父母仅仅用“奖励”和“不奖励”来激励孩子,那么没有得到奖励的时候,孩子就认为父母是在否定自己,因此就会懈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把三万多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照“产出”给奖励,也就是考试达到一定分数后才能获得奖金;另一组学生按照“投入”给奖励,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结果发现,按“投入”奖励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不给奖金后,不少学生仍然坚持阅读。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人们需要得到肯定和赏识好的行为,都应该及时给予回馈,这样才能激发继续努力的动机。如果难以达到目标,行动动机就会减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被认可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物质。

 因此,奖励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奖励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比如,可以把目光盯在改进某个缺点上,有进步就肯定,强化好行为。其次,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应由家长说了算。第三,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最后,尝试用其他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取代物质奖励。例如,可以让他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当着朋友的面表扬孩子等。

心理情感
www.meimeidu.com

相关文章:
婚纱女为什么跳楼,真相解读
彼得•潘综合症将影响数十年!

彭坦春晓离婚:为何总期盼明星离婚
马骁求婚丫溪:你不嫁我就嫁了(视频)
关于河北理工大教室门视频
高晓松醉驾:警惕情绪控制下的无差别犯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