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拧断幼童耳朵:超六成教师心理状态不佳

标签:
老师拧断幼童耳朵教师心理健康杂谈 |
分类: 亲子教育 |
导语:
老师拧断幼童耳朵,折射教师心理健康亟待关注。这则消息最早出现在当地“九江论坛”上,一位网友发布一则名为《骇人听闻:都昌一小童幼儿园被老师拧断耳朵》的帖子。帖子发布后迅速被转载至其他论坛和微博。都昌县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大树乡的罗岭幼儿园确实在近日发生网帖中所述的情况。不过,孩子的耳朵并没有被拧断,“只是被弄伤了。孩子耳朵已在4月28日拆线”。被拧断耳朵的孩子聪明健康,可是事发后,“只要一听到老师和学校这两个词,就会非常恐惧,心理上已经有了抹不去的阴影。”
/Upload/ArticleImg/images/幼童耳多.jpg
被拧断耳朵的幼童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急剧下降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工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症状的检出率较高。
这个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多年来,社会一直在倡导提高教师物质待遇,呼吁教师注重师德修养。相对而言,对教师的精神、心理状态关注较少。
他认为教师的很多委屈都是因学生而起。比如,学生出去春游、参加社会实践或者逃学去游泳,都可能发生意外。重要的是出了事怎么去消除不良的影响。现在如果不是硬性规定,教师从心理上很难再积极主动地带学生出去活动。
为什么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这有政策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应该是并存的,相关法律对教师权责的界定,应该很好地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我们更多地规定了教师的责任,而忽视了他们在处理一些事情时的权利。比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甚至有更不守规矩的举动,那么教师能做什么?按照目前的规定,只能是说服教育。学校里的校规也缺乏一个相对合理的规定。比如安全工作必须万无一失,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压力。虽然很多教师的确尽心尽力地去工作,但最终往往不尽如人意。
教师心理健康,该如何保持?
负责具体工作的校长、主任,在面对教师时应讲究人性化的管理。对于夹在领导和学生中间的教师来说,他们需要领导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也需要精神的激励和个人成就感。
教师产生委屈的问题与领导的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领导必须保持高姿态,无论教师对与错,都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理和化解事情,讲求和谐氛围。从人文层面和社会层面来说,就是要保持集体的素质。要用人性化的制度去管理,要坐下来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至少让教师得到心灵上的理解和安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素质,要有宽广的胸怀,撇开自身职业来看也是如此。“在自己拗不过的时候,不妨想想阿Q精神,他有一点是值得借鉴的,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教师自己也要看开一些。“现在,毕竟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不能站在现实中永远瞧着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因此,教师调整心态,为自己解压,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不了世界,就试着改变自己。”
相关文章:
大S床照毁掉婆媳关系?
关云娣坠楼身亡:夫妻间的精神虐待?
上海醉酒男女:拍得好
田林街事件:路人冷漠的背后(视频)
陈光标又被指造假:慈善为何险阻重重?
黄艺博事件再度升级:如果你是黄艺博的父母
女护士被群殴:护士节前,关注女护士心理健康(视频)
孙辉街头追裸女:究竟要裸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