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课十七: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021-01-31 07:12:49)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三阶段:对比总结。分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造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以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造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造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书籍、玻璃杯、衣服、木棒、竹椅、剪刀等。

提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1.展示:造房子的图片。

师:造房子时,都用了哪些材料?

2.生:独立观察并思考两分钟回答。

3.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4.学生尝试进行分类。其他小组聆听汇报,并对他人的结果进行点评或者补充。教师汇总意见,并进行评价。

5.小结: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料进行分类。]

三、研讨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特点

1.展示:翻开教材35上罗列的木材、沙粒、石油、纸、玻璃、塑料的图片。

问:你们能不能区分这些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

2.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3师:评价并进行引导分析。

1)木材:由木质纤维构成。可以加工成——纸。

2)沙粒:可以加工成——玻璃。

3)石油:可以加工出——塑料。

4小结: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是有没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现。

5.游戏:判断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过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接下来,让我们从实验中,对比观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不同。

四、探究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1.师:这里有棉花和腈纶棉,怎么比较它们?

2.学生:思考并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完毕后由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案设计最具有操作性。

3.引导:用滴一滴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吸水本领。(暗含着条件的控制,教师要加以指导。)当然,研究方法还可以在棉花和腈纶上滴一滴红墨水,看看红墨水在哪种材料上扩散的更快。

4.师:烧一烧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作观察,并让学生认识到肉眼难以鉴别是何种纤维时,用火烧是比较简单可靠的方法。棉花是植物纤维,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腈纶棉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如果燃烧后既有黏胶状熔化物又有烧头发的气味,这就是丝毛与合成纤维的混纺衣料。

比较棉花和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比较方法

棉花

腈纶棉

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滴一滴

 

 

烧一烧

 

 

保暖性

 

 

相似点

 

5.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性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重要特征。]

五.应用

1.师:为什么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启发引导:资源的消耗、人们的浪费、人造材料的性能改进等等方面。

六.调查活动

回家调查家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板书设计】

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

人造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