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Stuttgart Ballet)

(2011-06-20 20:02:43)
标签:

杂谈

芭蕾舞团

分类: 芭蕾舞团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Stuttgart <wbr>Ballet)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是德国最古老的舞团之一,它的前身是符腾堡宫廷的皇家芭蕾舞团,它其历史悠久为宫廷表演芭蕾可以追溯到1609年,主要聘请意大利、法国演员前来表演,当雅克•库尔塞勒(Jacques Courcelles)宫廷芭蕾大师的到来,成为宫廷芭蕾的繁荣时期(1684-1709年)。

在随后的350年中,斯图加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编舞家和指导,最为突出的是国际芭蕾大师让-乔治•诺韦尔(Jean-Georges Noverre)在1759-67年加入符腾堡剧院(Württemburg Court)(也就是现在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前身),在他任职期间,首创了芭蕾动作和编排了许多作品,包括《里纳尔多和阿尔米达》(Rinaldo und Armida)和《美狄亚与伊阿宋》(Medea und Jason)他扩大了芭蕾舞团,吸引了众多客席艺术家,包括加斯帕罗•维斯特里斯(Gasparo Vestris),让•多贝瓦尔(Jeau Dauberval)和海涅尔(Heinel),后因经济拮据,该团大大缩小了规模。符腾堡公爵在1771年和1794年支持了一所学校。在1824年菲利普•塔利奥尼(Filippo Taglioni)成为舞团的芭蕾大师(一直到1828年),他比较成功的作品是《猿人,或巴西猿人》(Jocko, or the Brazilian Ape),于1826年由其女儿玛丽•塔里奥尼(Marie Taglioni)饰演主角,其后主要作品都是歌剧中的插舞,虽然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访。1922年,施莱默三人芭蕾舞团(Schlemmer's Triadic Ballet) 首次到来在这个城市的朗德剧院(Landes Theater)演出,此后,在1927-1939年间,有知名的莉娜•盖尔扎(Lina Gerza)担任符腾堡国家剧院(Württemberg State Theatre)编导和团长,在她之后有6任团长,直到1957年,重新任命尼古拉斯•贝瑞奥佐夫(Nicolas Beriozoff)为舞团艺术总监,在他的领导下,主要是排演古典芭蕾作品,舞团形成了固定的古典芭蕾基本保留剧目。他复排了观众感兴趣的古典芭蕾剧目并上演了19世纪的经典作品,如:《睡美人》(1957年)和《天鹅湖》(1960年)和米哈伊尔•福金(Mikhail Fokine)的保留剧目。他邀请了世界著名客席艺术家: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马里亚•塔尔契夫(Marjorie Tallchief)。尼古拉斯•贝瑞奥佐夫在1960年邀请约翰•克兰科来团为他女儿斯维特拉娜•贝瑞奥索娃(Svetlana Beriosova)排演他的《宝塔王子》(Prince of the Pagodas)。

1961年,沃尔特·埃里希·舍费尔(Walter Erich Schäfer)任符腾堡国家剧院的总编导,他任命克兰科为符腾堡国家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确定了怎样成为世界上著名芭蕾舞团的方向,扭转成为世界领先的芭蕾舞团之一。为创建高水平的芭蕾舞剧团,他在原芭蕾舞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芭蕾开始了黄金时代。他创作编导了一些小的作品并亲自挑选和邀请独舞演员,如最初时,克兰科创作了一些短小的芭蕾舞剧,同时也汇集了一批舞蹈家,其中包括:埃贡·马德森(Egon Madsen),理查德·克拉古恩(Richard Cragun),伯吉特•肯伊尔(Birgit Keil),苏珊娜•汉克(Susanne Hanke),尤其是年轻的巴西舞者玛丽娅•海蒂(Marcia Haydée),在他的关怀下,成为一个伟大的芭蕾舞女首席,克兰科在这位舞蹈家身上找到了他的缪斯,她那精湛的技艺和表演才能能够完全发挥出克兰科舞蹈的神髓。她的舞伴是美国人理查德•克拉冈(Richard Cragun)在克兰科的关心下,技术得到全面发展,他们是克兰科许多作品的首演舞者。他的加入更使斯图加特芭蕾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

1962年12月,克兰科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由玛丽娅•海蒂首演,使他享誉世界,得到评论家和观众的答可,这部作品的上演预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伟大时代的到来。其次是一些小型的芭蕾精品来丰富舞团的演出剧目,这些作品,包括:《扑克游戏》(Card Game)、《作品一号》(Opus 1)、《大写字母R.B.M.E》(Initials R.B.M.E)(1972),轻喜剧风格的《驯悍记》(The Taming of the Shrew)(1969),内涵厚重的《奥涅金》(Onegin)(1965年,新版1967年)和《卡门》(Carmen)等。克兰科是一位罕见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编导。他精通古典芭蕾,又十分注意学习和吸收当代新出现的芭蕾学派的风格和特点。他不仅多产,而且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创造。他的舞剧新作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戏剧芭蕾注入了新的生命,使之升华,使之飞跃。特别是他最初的芭蕾情节剧《奥涅金》,《驯悍记》和《天鹅湖》。

同时他还引进了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肯里斯•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彼得•赖特(Peter Wright)、约翰•纽迈耶(John Neumeier)、莫里斯•贝雅(Maurice Béjart)、吉里•基利安(Jiri Kylian)、威廉•福西斯(William Forsythe)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的有着强烈的戏剧性,以期有偏爱发展的著名舞者个性风格统一,使得他们的的的表演、个性,既能适应传统角色,也能适应当代角色,其上演的作品有:乔治•巴兰钦的《众神领袖阿波罗》(Apollon Musagète)、《辉煌的快板》(Allegro Brillante)。麦克米伦的《大地之歌》(Song of Earth)、《我的兄弟、我的姐妹》(My Brother, My Sisters)及古典作品,约翰•纽迈耶的《哈姆雷特》、(Hamlet)《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和《欲望号街车》(Streetcar Named Desire)、莫里斯•贝雅的《流浪艺人之歌》(Chant du compagnon errant)、吉里•基利安的《回到陌生土地上来》(Forgotten Land);威廉•福西斯的《奥菲斯》(Orphée)等。并成立二团诺维尔芭蕾舞团(Noverre Ballet),为歌剧作品表演和他自已的工作室表演。

1969年,随着声名日渐,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开始进行世界巡演,年轻的芭蕾舞团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声誉和“斯图加特芭蕾奇迹”的好评,更多巡演行程,如以色列,法国和苏联保证了芭蕾舞团世界性的名望和他们的编舞和导演的水平。此外,克兰科鼓励他的舞者自己编排作品,争取在斯图加特诺维尔协会(Stuttgart Noverre Society)来支持年轻的编导。他们在斯图加特创作了第一部芭蕾舞剧,编导名单中几乎全是本芭蕾舞团的成员,除其他外,包括:约翰•阿列内(John Alleyne)、乌维•舒茲(Uwe Scholz)、雷纳托•扎纳拉(Renato Zanella)和克里斯蒂安•斯皮丁格(Christian Spitting)。为促进青年芭蕾人才的培养,克兰科将成立于1958年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学校(Stuttgart Ballet School),在他的指导下于1971年重新创建并在1974年为纪念他而更名为约翰•克兰科学校(John Cranko School)。

1973年6月26日,克兰科在一次成功的美国巡演后回国回程的航班上,飞行时因服用安眠药后造成过敏性休克,不幸因心脏病发作在痛苦中去世。悲伤的团员们决定继续完成导师未竟的事业,不仅是继承了他一大批保留剧目,更主要的是继承了他创造性的精神。克兰科去逝之后,美国编舞家格林•泰特莱(Glen Tetley)虽然创作了3部作品,如《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和《自愿》(Voluntaries)但他的风格大家不太喜欢。

空缺了两年后的1976年,玛西娅•海蒂担任团长和艺术总监,她在其位上担任长达19年,继承保持了克兰科的精华,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在经常上演克兰科的保留剧目,同时还是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始终注意学习和吸收一些新流派的手法和风格,使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着盛誉。编导莫里斯·贝雅、汉斯•范•马南(Hans van Manen)、约翰•纽迈耶吉里•基利安、威廉•福西斯和乌维•舒茲等人创作了的新剧目,此外,玛西娅•海蒂邀请到新一代的舞者,提高了芭蕾舞团的技术水平。然而,后来因为她经常离开舞团,而来到了她在智利圣地亚哥她的芭蕾舞团和其他芭蕾舞团,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她更是用很少的时间投入即将上演的新的剧目中,在培养年轻舞者方面越来越不足,与它1960-1970年的黄金时期相比,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整体水平在下降。35年后的1996年,玛西娅•海蒂离开了她的芭蕾舞团和观众。

里德•布赖斯•安德森(Reid Bryce Anderson)1969年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独舞演员。1996年,他被任命为艺术总监(1989-1996年,担任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艺术总监)。他​​激活了芭蕾舞团与21名舞者,给了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带来了正能量。安德森的前两个演出季均得到了评论家和观众的好评。9名首席舞者和8部世界首演的作品,丰富了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1997-98年演出季,安德森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为庆祝创始人约翰·克兰科70岁的生日,芭蕾舞团连续上演了两个星期克兰科的芭蕾舞剧。

2006年2月11日,里德·安德森被授予了德国舞蹈奖(German Dance Prize),以表彰他在德国的俱乐部推动舞蹈艺术。同年,客席编导克里斯蒂安•斯皮丁格和首席独舞艾丽西亚·阿马特里亚因(Alicia Amatriain)和詹森·雷伊利(Jason Reilly)获得舞蹈 “未来” 奖。

目前芭蕾舞团在来自23个国家的66名舞者。2013年5月,在近30年后,芭蕾舞团被邀请到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 Theatre)上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附:艺术总监一览:

1758-1760年:弗朗索瓦•索维泰雷(François Sauveterre)

1760-1767年:让 - 乔治•诺维尔( Jean- Georges Noverre

1767-1772年:路易•多维格尼( Louis Dauvigny)

1772-1777年:安德列亚斯•巴尔戴罗尼( Andreas Balderoni)

1778-1780年:文森特•索尼埃( Vincent Saunier)

1780-1789年:让 - 加布里埃尔•( Jean- Gabriel Regnaud)

1789-1794年:耶利米•康拉德•劳兹( Jeremias Conrad Kauz)

1824-1828年:菲利波•塔里奥尼( Filippo Taglioni)

1891年:奥古斯特•布吕伊(August Brühl)

1916-1922年: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

1927-1939年:丽娜•盖兹( Lina Gerzer)

1957-1961年:尼古拉斯•贝瑞奥佐夫( Nicolas Beriozoff)

1961-1973年:约翰•克兰科( John Cranko)

1974-1976年:格伦•泰特利( Glen Tetley)

1976-1996年:玛西娅•海蒂( Marcia Haydée)

自1996年以来:里德•安德森( Reid Anderso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