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头记》是写于乾隆朝吗?[解奇“石”之谜10]

(2022-06-10 13:26:47)
标签:

曹雪芹

教育

历史

文化

石头记

分类: 石学

[解奇“石”之谜10]

《石头记》是写于乾隆朝吗?

   石头记》第一回有一首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接着写道: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失落无考

一些“红学”研究者,其中多数是业余者,一看到书中有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失落无考这样的话,就认为《石头记》或《红楼梦》不可能是曹雪芹所作,初创者必是曹雪芹之前的某人。——对于如此简单的思维方法,《石头记》中有脂批云: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于是一时间否定曹雪芹著作权者形成一种风潮,据统计达90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土默热的洪昇说(16451704)

2、傅波、吴雪松的吴伟业(吴梅村)说(16091672);

3、冒廉泉的冒辟疆说(16111693);

4、张志坚的梁清远说(16061683

…………

这些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说法,只能说明这些人做学问是如何的浮躁。其实只要踏下心来,多读两遍“戚序本”《石头记》(其校勘本是《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便会发现:曹雪芹之所以在著作中要写:“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失落无考这样的话,完全是为避免“文字狱”强加到自己头上的是一种写法。试想曹雪芹既要隐写历史,怎可能不把“朝代年纪”说明清楚?

《石头记》失落无考处,“蒙府本”有侧批云:

妙在“无考”。

这是作者在暗示读者:并非“无考”,而是“有考”。

“甲戌本”侧批曰:

据余说,却大有考证。

这是在启示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将“朝代纪年”考证清楚。

、清朝最突出的特点是男子梳有长辫子

第二十一回写道:

湘云只得扶他的头过来,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防被人拣了去,倒便宜他。”

这一段写的是贾宝玉的发式:“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典型的清代公子哥儿的发型。为此,在“这一颗不是的”处,庚辰本有侧批曰:

梳头亦有文字,前已叙过,今将珠子一穿插,却天生有是事。

此批的意思是:在现实生活中,公子哥就是将珠子装饰在大辫子上。

、清代的历书“时宪历”,乾隆时“历”为国讳,故“时宪书”

 《石头记》第六十二回写道: 

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什么叫做“时宪书”?

“时宪书”原叫做“时宪历”,即历书。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在建立之始,都要为自己的历书定一个名字。然后每年七八月以后,都要由钦天监颁布下一年的历书比如汉代叫做“太初历”,唐朝叫做“开元大衍历”,宋代叫做“应天历”,元代叫做“授时历”,明代叫做“大统历”。顺治元年定清朝“时宪历”。“时宪”之名取自《书·说命》中“惟圣时宪”语。自顺治二年开始,清代便称历书为“时宪历”。

雍正于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暴亡,弘历(乾隆)趁机窃夺皇权。于是“历”便成“国讳”,《高宗实录》雍正十三年九月壬寅(初六日)载明: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孟冬颁朔,‘时宪’下一字,今拟易‘书’字,称‘大清乾隆元年时宪书’,下礼部、钦天监行之。” 

在湘云的话中既将历书名称作“时宪书”,说明《石头记》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乾隆朝,将“历”视为国讳所致。

、将明朝称为“前明”,说明曹雪芹著述《石头记》时是在清朝

第三十二回的“回前批”云:

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绝,读之堪合此回,故录之以待知音:“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影水无波。”

何谓“前明”?意前一个朝代是明朝。那么本朝必是清朝。

第二十六回写有这样一段: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了。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我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原来是‘庚黄’画的。真真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此例与前面的“前明”又相吻合。 

本文小结:《石头记》创作于清朝乾隆时期。

紫军、霍国玲010—825981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