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石头记》创作于乾隆朝
(2022-03-29 11:35:25)
标签:
曹雪芹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石学 |
曹雪芹的《石头记》创作于乾隆朝
记者刘剑的《“吴氏石头记”的倒塌》文章,发表于2018年2月27日《光明日报》第七版。此后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倒塌”的“吴氏石头记”没有再炒作。然而2022年以后,“吴氏”“《红楼梦》全本”谎言,又开始兴风作浪,挑战曹雪芹对《石头记》的著作权。是谁震动了“潘多拉盒”,使造谣者又放肆起来?
查一查当时的新闻:2021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9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纪录片”在谈到曹雪芹时,不论少年时,还是成年以后,都梳着大辫子,表明是清朝人。按照正常情况,既然人们大都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其发型也理应是“大辫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当然也都应该是清朝服饰。然而“纪录片”中所展现的贾宝玉的发型却是披肩发。至于其他所有男人,竟没有一个是清朝人的服饰、发型。这就给人一种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清朝以前的社会。——于是“吴氏”造谣者,便将这看作死灰复燃的机会。
其实只要认真研究曹雪芹的原本《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曹雪芹的这部伟著的原创,必然是在清代,而且是在乾隆朝。
一、《石头记》写作的“朝代年纪”“大有考证”
《石头记》第一回在“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失落无考”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据余说,却大有考证。
这段批语除曹雪芹外,其他任何人是批不出来的。现在我们就依据该脂砚斋批语的指引,对《石头记》写作的“朝代年纪”做个“考证”。
二、贾宝玉的发型是清朝特有的大辫子
第二十一回写道:
湘云只得扶他的头过来,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防被人拣了去,倒便宜他。”
这一段实际所写的就是贾宝玉发型的式样:“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典型的清朝公子哥儿的发型。为此,在“这一颗不是的”处,庚辰本有侧批曰:
梳头亦有文字,前已叙过,今将珠子一穿插,却天生有是事。
此批的意思是:这是一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当时的男子都须梳大辫子,而公子哥为了表现自己的高贵和富有,便在大辫子上点缀几个宝珠,而且大辫子的下面还有个“金坠脚”——即使小孩子,也要设法以黄金和珍珠显示自己的身份不同于常人。
三、《石头记》凡提到“前朝”时,最近的是明朝,或干脆将其称为“前明”,说明该书著作于清朝
《石头记》第四回写道:
……至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 ”,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事迹便罢了……
这一段是写李纨所承之家教:父亲让她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只“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事迹”,就够了。那么这三四种书都编纂于何时呢?
《女四书》即《闺阁四书集注》:明神宗时,王相参照朱熹所编注的《四书》,编刻了《女四书》。
《列女传》:西汉刘向编撰,分类列记古代妇女事迹一百零四则。
《贤媛集》:南朝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第十九篇为《贤媛》。
只要是本朝之前的朝代都叫做“前朝”,从上面三种书可知,最晚的朝代是明朝。那么,“本朝”必然是清朝。
第三十二回的“回前批”云:
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绝,读之堪合此回,故录之以待知音:“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影水无波。”
何谓“前明”?意前一个朝代是明朝。那么本朝便必是清朝。
四、清代的历书原称“时宪历”,到乾隆因“历”是国讳,故称“时宪书”
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什么叫做“时宪书”?
“时宪书”原叫做“时宪历”,即历书。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在建立之始,都要为自己的历书(每年七八月以后,都要由钦天监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定一个名字。比如汉朝叫做“太初历”,唐朝叫做“开元大衍历”,宋朝叫做“应天历”,元朝叫做“授时历”,明朝叫做“大统历”。顺治元年定清朝的历书名为“时宪历”。“时宪”之名取自《书·说命》中“惟圣时宪”语。自顺治二年开始,清朝便称历书为“时宪历”。
雍正于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暴亡,弘历(乾隆)趁机窃夺皇权。皇帝之名为“国讳”,于是《高宗实录》雍正十三年九月壬寅(初六日)载明:
在湘云的话中既将历书名称作“时宪书”,避讳了“历”字,曹雪芹借此向读者暗示:《石头记》撰写于乾隆朝。
小结:
曹雪芹撰写《石头记》是在清朝,具体来说,是在乾隆时期。
紫军、霍国玲
202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