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曹雪芹和红楼梦》(二)--宝玉项上的玉是红色,而非绿色
(2021-12-23 13:17:59)
标签:
曹雪芹教育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石学专论 |
[漫议《曹雪芹和红楼梦》(二)]
宝玉项上的玉是红色,而非绿色
在纪录片《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女娲石被制作成一块绿色石头。贾宝玉项上所戴的玉,曾出现数次,也都是绿色的,而且外面还有一个金属框——所有这些做法都毫无根据。
关于女娲石是什么颜色?我们查看了“程乙本”《红楼梦》。书中也只说是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后来幻化成“扇坠一般”大小,在贾宝玉出生时,“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何谓“五彩”?专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也,并无绿色。真不明白,纪录片的制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凭空制造出绿色的女娲石和通灵玉?
客观地说,纪录片中使女娲石和通灵玉呈现绿色,虽无道理,却情有可原,因为无论女娲石,还是通灵玉的颜色,在洋洋百万言大书中,竟然始终不予明写。
作者为什么不在书中明写女娲石和通灵玉的颜色呢?
这就是曹雪芹著作的“奇”和“谜”处。君不见作者曹雪芹在自己著作的开篇就已说明:“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传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书中不写明贾宝玉项上的通灵玉是什么颜色,是由于背后“隐”写着“真事”。
什么“真事”?
我们就从女娲石到底是什么颜色说起吧!
一、女娲石“山石红丹,赫若彩绘”
关于女娲石的颜色,查阅古籍,在《南康记》上有记载:
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
原来女娲氏炼五彩石补天,余下一块未用的,竟是块赫若彩绘的红石。
这块女娲石,后来幻化成为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美玉,被衔入宝玉口中,随宝玉的降生降临人世。此玉便是贾宝玉所佩带的通灵宝玉。女娲石既然是赫若彩绘的红石,通灵玉理应是鲜明莹洁之红玉。
二、通灵宝玉是块“红玉”
这块“鲜明莹洁之红玉”,作者对其颜色,仍没有明写,却有两处做了隐写。
第一次隐写,在第八回,是通过宝钗将此玉托于手上时看到的: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绕护。批书人在“灿若明霞”之侧,特意批出“色”。霞为何色?
(一) 作彩云解。云气因日光斜射呈现赤色,谓之彩云。
(二)谓服色艳丽似彩霞。又以霞喻红色。作者以霞喻玉,显然,此烂若明霞之通灵宝玉是红玉。
作者第二次隐写此玉的颜色,是在第三十五回。宝玉请宝钗之丫鬟莺儿给他打络子,用以装饰汗巾子。恰巧此时宝钗走来,建议打个络子将宝玉所佩之玉络上。当议论到打什么颜色的络子去络玉才好看时,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何谓犯了色?犯了色即重了色。既然用大红络子去络玉,络子便与被络之玉重了色,被络之玉无疑是块红玉。
作者对通灵宝玉颜色的两次隐写,使读者可以正确无误地判断出:通灵宝玉是块光洁莹润的红玉。
三、“红玉”常用来作女孩子的名字
“红玉”常用来作女孩子的名字。
《石头记》中,贾宝玉有个丫鬟,名字就叫“林红玉”。——以此向读者暗示:“红玉”可以由“物”转化成人:戴在贾宝玉项上红色的美玉——是物,“林红玉”作为人名时,则是贾宝玉的一个丫鬟。而作者偏偏让“红玉”与“黛玉”同姓“林”,是为了诱导读者在林黛玉和林红玉两人之间产生联想。
四、“红玉”是曹雪芹为之作传的女子之名
《石头记》开篇时,在“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处,蒙府本有侧批曰:
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他”指一位女子,“我”则指曹雪芹自己。
曹雪芹花了那么大力气隐写“红玉”,原来她就是曹雪芹在书中为之作传的女子——黛玉之生活原型的真实名字。
(霍国玲、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