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称刘姥姥为“老亲家”?
(2021-10-29 10:37:06)
标签:
曹雪芹教育历史文化 |
分类: 石学 |
[解味《石头记》周末谭(21)]
贾母为何称刘姥姥为“老亲家”?
第三十九回写道:
贾母(对刘姥姥)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贾母是贾家地位最高者,在小说中刘姥姥是北京郊区的一个贫婆子。贾母与刘姥姥的第一次见面,与之的称呼竟是“老亲家”——这恐怕就是脂砚斋所说的“误谬”,常人所说的“谜”吧?
如果只是一句“老亲家”也罢,“庚辰本”却在此处有夹批云:
神妙之极!看官至此,必愁贾母以何相称,谁知公然曰“老亲家”,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若云作者心中编出,余断断不信,何也?盖编得出者,断不能有这等情理。
这段批语便将“老亲家”完全作实。
对于研究者来说,只有一条种可走:论证“贾母”为何称“刘姥姥”为“老亲家”?
凡是《石头记》中的“谜”,必在其后隐写着历史。“老亲家”隐写的是哪一段“历史”呢?
我们先看“贾母”。
“贾母”在贾家,论其辈份和地位都是最高者。
《石头记》背后所隐写的历史是曹雪芹为一位名叫“竺红玉”的女子写的传记。她原是曹雪芹家买来的小戏子,后做了雪芹的伴读丫鬟,后来代曹家小姐曹香玉进宫做了公主、郡主的“入学伴侍”。两年后成为雍正的皇贵妃、皇后,主持后宫。雍正崩后,成为乾隆的“母后皇太后”。由此来看,“贾母”接待刘姥姥这一段小说故事,隐写的是香玉皇太后在雍正暴亡后,在她去寺庙带发修行之前,发生在后宫的一件事。
我们再看“刘姥姥”隐写的是何人?
能来后宫,受到皇太后接待者,必是与皇家有密切关系者,这个“姥姥”是谁的“姥姥”呢?
“刘姥姥”可谐音为“钮姥姥”。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因而“钮姥姥”实是乾隆的姥姥。对于乾隆来说,在香玉皇太后面前,只能称自己的母亲为“圣母皇太后”。有香玉在时,香玉皇太后便是后宫的主持者。由此看来,从辈份来说,香玉皇太后与乾隆的母亲同辈,是乾隆父亲雍正的正室夫人,而“钮姥姥”比香玉皇太后高一辈,故而称其为“老亲家”,十分自然。果然,此称呼一出,脂砚斋大加称赞,认为:“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
在小说中,作者让刘姥姥出了好多洋相,这实际上是也对乾隆母亲钮祜禄氏的讽刺,用以说明乾隆的母亲出身贫贱,乾隆的姥姥如此,其母也只能是个没有什么教养之人。后来她在后宫地位崇高,不过“母以子贵”,其子乾隆做了皇帝罢了。更重要的是曹雪芹要通过黛玉之口骂“钮姥姥”为“母蝗虫”。第四十二回写道:
黛玉忙接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的众人都笑了,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惟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儿,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日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
对于这段话有三点值得思考:
首先,黛玉将“刘姥姥”叫做“母蝗虫”。直言说:“那一门子姥姥,直叫他个‘母蝗虫’就是了。”对于这种比喻,“说的众人都笑了”,表明大家十分赞同。
其次,宝钗点破黛玉的用意,不是针对小说,而是“用‘春秋’的法儿”,即说的是真事。什么“真事”?即让读者不要再将刘姥姥看作小说人物,而要看作历史人物“钮姥姥”,即乾隆的姥姥。
再次,在“说的众人都笑了”处,有蒙府本侧批曰:
触目惊心,请自回思。
将“钮姥姥”说成“母蝗虫”如何会“触目惊心”呢?并强调“请自回思”。因若言传就会触犯“文字狱”,难逃斩首、抄家的厄运。
请回思:“蝗虫”可谐音成“皇虫”。蝗虫直接危害的是庄稼,“皇虫”则将皇族比喻为“虫”,即类似乾隆之“虫”,所危害的是百姓。这些“虫”的前辈是何人?——正是“母蝗虫”“钮姥姥”。
而这些话,不可说得过于明白,至少在当时是一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犯忌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