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是一部有正、反两面的“奇书”
(2021-01-22 13:16:27)
标签:
石头记曹雪芹文化教育杂谈 |
分类: 石学 |
[“大众石学”二]
《石头记》是一部有正、反两面的“奇书”
《石头记》的开篇写道: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从上面一句我们可知:“甄士隐”一名是由“真事隐去”前三字谐音而来。借此作者向读者透露隐去的是作者曾历过的一段如梦如幻的经历。
《石头记》还写道:
从上面一段我们可知:“贾雨村”一名则是由“假语村言”前三字谐音而来。作者借此告诉读者:书中小说,是他用假语村言编造的故事。
《石头记》看起来是部小说——用假语村言编造的故事,然而其中“隐”写着“真事”。如此看来,将其归入文学类,显然不妥。然而虽隐在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毕竟并不直述历史,亦不能归入“史学”类。故而我们只好称《石头记》为“奇书”。
小说中隐写历史——这超出了常人的思维。也正是这个原因,大多数人研读《石头记》总也摆不正“真事隐”与“假语村言”之间的关系——常常将小说与历史等同起来,从而误入歧途。其实作者早已在《石头记》中为引导读者正确理解“真”与“假”的关系,而准备了一份绝好的礼物——“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是一柄正、反皆可照人的“宝镜”。作者将“风月宝鉴”作为《石头记》的书名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读者能从中理解《石头记》这部书的基本特点:其正面是一部用“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而背面则隐写着一部血雨腥风,催人泪下的真实历史。
“风月宝鉴”是在启示研读者:不要把“假语村言”等同于真实历史。“真事”并非明白地写出,而是“隐”写于小说之中。作者将这种理念又隐写于人名“贾雨村”和“甄士隐”中,亦向读者暗透了写作秘法之一“谐音法”。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