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柯岚《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之一)

(2017-04-06 20:50:21)
标签:

文化

历史

石头记

杂谈

分类: 论辩、论文

评柯岚《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之一)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于2017年322日开始播放《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系列讲座,每天一讲,共有11讲,到41日结束。主讲人为西北大学法学院柯岚教授。这一系列讲座虽然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但由于涉及到曹雪芹及其作品时,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都是错误的,使得通篇讲座对曹雪芹及其著作误解、歪曲甚多,下面仅就三个问题作出说明:


   一、对《石头记》阉割、篡改为《红楼梦》者,是程伟元、高鹗,柯岚将阉割、篡改者说成曹雪芹本人,观点严重错误


     (一)曹雪芹著作有《石头记》和《红楼梦》两大版本和系统


      曹雪芹著作有两大版本系统——一为《石头记》版本系统,一为《红楼梦》版本系统。《石头记》版本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正文最多只有八十回,带有大量脂砚斋批语,书名为《石头记》 ;《红楼梦》版本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在八十回后面续补上后四十回,删除了全部脂砚斋批语,书名改为曹雪芹晚年彻底删除的《红楼梦》。造成这种完全不同版本系统的原因,系由于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程伟元、高鹗将曹雪芹的原著《石头记》版本系统,进行了阉割与篡改所致。如果将《石头记》版本系统看作真本的话,那么《红楼梦》版本系统便可称作“伪本”。将真本改变成伪本的关键人物是程伟元、高鹗,然而,柯岚是怎样讲解的呢?


     (二)柯岚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对《石头记》删改后之书


      曹雪芹著作的两个版本系统,到了柯岚那里,全都乱了套。她全面接受个别红学家的猜测,并有所发挥。柯岚认为:阉割、篡改《石头记》原本,是曹雪芹本人做的。依据是一段清代人的记载:“某时,高庙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书籍,得《石头记》,其一册而去。”根据这一记载,柯岚便想象出来一个故事:高庙即乾隆皇帝。他所拜访的“满人某家”即怡亲王弘晓家。弘晓的父亲是允祥,雍正的十三弟,乾隆的叔父。弘晓家藏书甚丰。乾隆皇帝忽然看到《石头记》抄本,翻看以后,发现有问题,便拿走一册,欲进行查看,有哪些违禁之处。弘晓回家后,听说此事,惊恐万分,立刻唤来曹雪芹,让曹雪芹将自己的书立即删改,将所有违禁段落、词句悉数删去。与此同时找来七八个写字工整的文人。曹雪芹改完一回,几个人立即分别抄写。删改到第八十回。因八十回以后,违禁太多,索性全部毁掉。曹雪芹等人日夜删改、誊清,很快完成,于是将这八十回交给乾隆。此后曹雪芹害怕文字狱灾难落到自己头上,便隐居于西山深处,旗人每月都是有钱粮的,他也不再去领,完全与世隔绝——这便是曹雪芹临终前三年的真实情况。他死后朋友们都不知道。再找他的时候,只能见到一堆新坟了。说来乾隆也是一个爱才的人。便将这删改后的书,以《红楼梦》之名出版,并将有人补足的后四十回缀于其后——这便是一百多年来流行的《红楼梦》版本。


     (三)柯岚认为曹雪芹所删除的内容


      关于删除了《石头记》原本中的哪些内容?柯岚也做了说明,比如关于剃头的段落都被删了去。特别举如下一段:

      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髟’‘赞’)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后面当分大顶,又说:‘冬天必须作大貂鼠卧兔儿带,脚上穿虎头磕云五彩小绒鞋,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若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芳官十分称心,便说:‘既如此,你出门也带我出去。有人问,只说和茗烟一样的小厮就是了。’宝玉笑道:‘到底人看的出来。’芳官笑道:‘我说你是无才的,咱们家现有几家土番,你就说我是个小土番儿。况且人人说我打联垂好看,你想这说的可不妙么?’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这很好。我也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鞍便马捷。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俯,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芳官笑道:‘既这样着,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几个反叛来,岂不尽忠效力了。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自己开心作戏,却自己称功颂德!’宝玉笑道:‘所以你不明白。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干秋万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芳官听见说的有理,二人自为妥帖合宜。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柯岚认为:类似这样的内容,都是被曹雪芹删去的。


   (四)柯岚上述的讲述纯属猜测,毫无根据


      柯岚上述的讲述纯属猜测,毫无根据:


     1、己卯本是乾隆二十四年冬的“四评本”,其后还有三个抄本,并没有将柯岚所说的关于芳官剃头的段落删去


      柯岚所说的原藏于怡亲王府的抄本是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四评本,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冬。在此之后,还有三个脂评本抄本,即: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亦为四评本,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秋;蒙府本《石头记》成书于庚辰本之后;戚序本《石头记》,曹雪芹去世时正在修订之本。曹雪芹去世于乾隆二十八除夕。柯岚所提到的关于芳官剃头的那段话,在上述三个抄本中均存在。因而,她所说的现行《红楼梦》版本中被删除的涉及清代强迫汉族男人必须剃头的段落或词句,并非由曹雪芹本人所删削。那么是谁删削的呢?只要查看程高本,便会发现——所有这些删改均是程伟元、高鹗所为。

      这个例子说明柯岚对于曹雪芹著作版本学所知甚少。这就使得她的讲座形成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说脂评本《石头记》要优于程高本《红楼梦》,另一方面,她在作具体研究时,却处处以程高本《红楼梦》为根据——比如几乎没有提及《石头记》中至关重要的脂砚斋批语。大家知道脂砚斋批语的核心部分为曹雪芹本人所加,目的就是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该书。柯岚既然如此无视脂砚斋批语,完全凭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猜测作为研究基础,如此“研究”怎么可能不走向邪路呢!


      2、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四年秋以后并没有离开香山正白旗旗营,而跑到深山中隐居


柯岚认为: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四年以后便到香山深山中隐居起来,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甚至连每月的钱粮也不到原旗营去支领了,就连老朋友们也不知他居住哪里,以至后来再去找曹雪芹时,看到的只能是一座新坟了。——这完全是柯岚毫无根据的猜测。

柯岚的根据只是敦诚《赠曹芹圃(即雪芹)》中的第一、两句诗歌:“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便下结论说曹雪芹开始过起了隐居生活。但是柯岚有意忽略了该诗下面的两句:“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衡”即“横”,“衡门”意: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巷”一般指较窄的街道,这里则指有着较窄道路的村庄。“今雨”:与友人的交往。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不来。”后人便以“旧雨”、“今雨”来指结交友朋。“衡门僻巷愁今雨”意:因居住偏僻村庄里简陋的房舍中,很少朋友往来。“废馆颓楼”,指已经破败的楼堂殿阁。请读者注意“衡门僻巷愁今雨”这句诗。诗中明白说明曹雪芹并非独家居住在深山中过着与外界不相往来的隐居生活,以至柴米油盐也要由他人送来,而是居住“僻巷”中,不是杜绝,只是很少与朋友期间来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公元1761年)。柯岚认为的开始过隐居生活(乾隆二十四年)两年后。

敦诚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秋写出《佩刀质酒歌》。对于这首诗歌,敦诚有个注释:“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槐园是敦敏的别墅。敦诚在乾隆二十七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在槐园附近偶遇雪芹。当时风雨交加,天气寒冷,雪芹酒渴如狂,敦诚就将自己的宝剑作为抵押沽酒痛饮。雪芹乘兴而作长歌。这首诗说明雪芹仍同以前一样,外出与朋友交往,并未如柯岚所说,隐居起来,不与任何人来往。

曹雪芹去世时,也并不是朋友们都不知道,过了些时日,他们才来找雪芹,只能见到一座新坟。从敦诚留下的《挽曹雪芹》诗,可知他就参加了雪芹的丧仪。该诗的前四句为:“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旌,是古代的一种旗子,在这里是指灵幡,形状长而窄,即敦诚该诗第一稿中的“铭旌”。铭旌是竖在灵柩前以表示死者姓名的旗幡。从“晓风昨日拂铭旌”可知,此诗写于为曹雪芹送葬的第二天。并从该诗可知:曹雪芹的去世与其爱子先他而死有关,在雪芹死后,其寡妻十分哀伤,哭声凄惨。——同样证明柯岚的雪芹晚年“隐居说”根本站不住脚。

除敦诚的诗外,敦敏和张宜泉等人也有诗文可证明曹雪芹并未断绝与外界的交往,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待续)

 

*

 

联系方式:

电话:8610—82598181

地址:北京香山杰王府18号霍国玲

邮编:100093

博址:blog.sina.com.cn/huoguoling(霍国玲的博客)

(“石学”丛书介绍及购买方式:见“博客”的“图片”栏)

E-mail: zhanghui380430@163.com

微信(mp.weixin.qq.com)公众号:huoguolingzijun

 

 

评马瑞芳教授《曹雪芹的红楼密码》讲座(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