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雨村对月有怀,口占五言一律

(2016-12-20 19:23:40)
标签:

文化

曹雪芹

石头记

情感

分类: 双解《石头记》诗词

贾雨村对月有怀,口占五言一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说明]

    贾雨村寄居葫芦庙时,一日雨村来到甄士隐家,偶然遇见甄家丫鬟娇杏,因娇杏多看了他两眼,雨村便认为有意于他,便在中秋晚上,对月咏怀,写出上面一诗。

 

[注释]

   卜,指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依据龟甲上出现的裂纹,推测行事的吉凶。《尚书·洛浩》:“我乃卜涧水东,chán)水西,惟洛食。”汉代孔安国《传》解释说:“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未卜”意:尚未预料。

三生,按照佛教的说法,即前生、今生、来生,所谓三世。“三生愿”:在“眼泪还债”神话故事中,写到绛珠仙草生长在“三生石畔”。关于“三生石”,传说唐代李源与圆观和尚是好朋友。圆观与李源约定:自己死后十二年的中秋之夜,两人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见。十二年后,李源如期赴约,只听一个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这个牧童便是圆观的后身(见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三生愿”引申为男女之间的姻缘。“频”:屡屡,时时。

一段愁:一番愁绪。这里指相思的愁绪。李白诗云:“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敛额:蹙额,皱眉,愁闷的样子。

自顾风前影”:晋代陆机《赴洛道中作》:“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自顾风前影”似自此诗化出。“顾”意即回顾、回首、回视。“影”指形貌。

谁堪:怎堪,何堪,意思是怎够资格。

chóu,即侣、伴侣。“月下俦”指结为夫妻。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记录道:有个书生,名韦固,月夜时在宋城行游,遇到一老人正在翻检天下婚姻之书,还携带着一个装满红色丝绳的囊袋。老人对韦固讲,只要将一男一女的脚用红丝绳拴住,定会成为夫妻。这便是月下老人为天下婚配牵线搭桥的故事,“结婚”一词亦由此化出。第五十七回薛姨妈说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个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你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讲的便是这个故事。后称媒妁为“月下老人”,“月老”也出自于此。

蟾光,因在神话中说月中有蟾蜍,固称月光为“蟾光”。这里寓蟾宫折桂之意。《晋书·郗xīshēn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来就将“折桂”喻科举及第。传说月中有桂树,后又以蟾宫折桂寓榜上有名。

玉人,因“玉”色洁白,“玉人”即美如玉的人,指美人。

 

[正面之喻]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雨村尚未预料能否与娇杏缔结良缘,因而不时地产生出单相思的愁绪。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雨村因想到:甄家丫环在离去“不免又回头两次”的样子,便引起无穷的思念。每当烦闷时,常常便由此产生愁烦。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前一句是形容雨村孤单一身,羁旅他乡,形影相吊,自惭功名未就的情景;后一句则写雨村还处在飘泊淹留之中,怎有资格谈婚论嫁。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雨村想:月光如果真有情意,那就让我蟾宫折桂。之后,我定然先上美人居住之所,向我的意中人求婚。

这首诗写于雨村进京求功名未成,暂时寄居于葫芦庙之时。雨村既借此诗抒发了:半生以来,功名未成,身边又无美女陪伴,苦闷忧郁的心情,又刻画出:雨村贪图功名的野心,以及好色渴欲之本性。

 

[背面之喻]

      按照“石学”理论中的“分身法”,贾雨村系雍正的分身,娇杏系六十钗之一,所有六十钗均为竺香玉的分身。

雍正第一次见到竺香玉隐写在《石头记》第二十五回:

 

(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那里。

 

对于这句话,书中有两段批语,一是戚序本夹批,一是甲戌本侧批,分别如下:

 

忙中写闲,真大手眼,大章法!

忙到容针不能。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

 

这两段批语是明告读者:小说中所叙的“(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那里”这一件事,其背后有着一段历史。从批语反映出三件事:

其一,竺香玉极漂亮:

批语中所谓“颦儿之丰神若仙子”,实指竺香玉“之丰神若仙子”。

其二,雍正对竺香玉有“情”:

在《石头记》小说中,并没有写到过薛蟠对林黛玉有“情”。因而“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不可能从小说得到答案,实则这句批语所反映的是历史。所谓“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所写的是薛蟠的主要分身雍正,对黛玉的原型香玉有“情”。意即:雍正在原皇后薨逝,需要选定一位新的后宫之主的过程中,看中了竺香玉,对她产生了“情”。

其三,小说中的文字写出了作者的高超写作手法:

当时宝玉正在说胡话,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夺下刀来,抬回房去”。在这种极度混乱状态中,作者却以薛蟠见到黛玉“酥倒”的情节,用以隐写雍正对竺香玉有“情”的史实。因而,脂砚斋将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忙中写闲,真大手眼,大章法!”

       “贾雨村对月有怀”一诗,背后所隐写的是雍正在见到竺香玉以后的心情。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雍正尚未预料能否与香玉缔结良缘,因而不时地产生出单相思的愁绪。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雍正因想到:自己与曹家丫环(竺香玉)分别的时候,注意到她看了自己两眼,由此便引起无穷的思念。每当烦闷时,常常便由此产生愁烦。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前一句是隐写雍正已无皇后,后宫没有了主持人;后一句则写雍正,已十分老迈,怎有资格再谈婚论嫁。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雍正想:月光如果真有情意,那就让我先上美人居住之所,把我的意中人弄到身边。

   在此后不久,雍正皇帝便将香玉纳为皇贵妃,做后宫之主。一年后生子弘曕,第二天便将香玉册封为皇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