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故事》每年办两次笔会,一次是除上海之外的全国作者,一次是单上海地区作者。一般都放在接近年底的时候。笔会的对象,无疑主要是当年有作品登载《上海故事》的部分作者;偶尔也有曾经颇多作品、颇有影响的老作者和根据观察具有写作潜力的新作者。凡是参加笔会的作者,出居住地以后的差旅食宿费用,均由杂志社承担。加之笔会一般都会安排去几个文化景地参观浏览,所以,笔会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盛事和向往。
据了解,近年各种期刊受市场的冲击,继而带来经济上的困扰。有能力办笔会的期刊越来越少。故而,《上海故事》近年来办一次笔会,都会在故事专业网站和众多作者中,引起一次不大不小的波动。
今年的《上海故事》笔会选址郑州,交通枢纽,相对方便。根据习惯,还称其为:金秋笔会。其实天气明显露出了初冬的迹象,似乎叫“郑州笔会”更为合适。讨论的主要议题:当前我们的读者更希望看点什么。会议后,按惯例安排作者去到河南几个著名的文化景地:位于焦作的云台山,位于登封嵩山的少林寺和位于洛阳的龙门石窟。这对于已经办博的老马来说也是一次机会,完全可以拍点美图以与各位博友分享。所以,那个摄影包也就须臾的不离身了。这是后话,自然会一博又一博地发上来滴…………

签到时文字书写风格迥异

颇有影响的故事资深作者崔新三,写小说起家,已是著作等身。沈阳人,是故事北方沙龙的重要掌门人,今年在《上海故事》的作品有《关东茶王》《油坊恩仇记》等。

故事《掌控力》的美女作者,吉林白山李香云。

这位也是颇有影响力的资深作者,有大量故事作品问世,河南新乡故事沙龙掌门人申之珉。

《上海故事》长期的插图作者,著名画家,扬州国画院副院长安玉民。

老马发言也算是情真意切,拿着期刊实物不断比划。

这位资深美女作家是《上海故事》的编辑部主任方红艳。

这位是作者彭晓风,也是新浪博友,他的作品在这里介绍过,就在老马的博文《他们也是人》这一篇里,那篇故事叫做《月上枝头》,蛮震撼的一个作品。发在上海故事的其它作品有《人性的较量》《寂寞弹弓》等。

这是女作者李月辉,来自哈尔滨,刚看到她时老马吓了一跳,因为她发表作品时始终用一个非常男性的名字作为笔名——仲崇民,记得吗?老马这里挂出的故事《杜尔威的守崖人》就出自她的笔下。

作者们很知道轻重,玩的时候可以玩疯,而正经开会的时候就一本正经,十分投入。容得老马基本还可以具备娓娓道来的绅士风度。

北京作者鲁义斌,笔名一冰。今年的作品有《少年不怕比》《遇上一个贵人》等。

江苏作者张春凤,今年的作品有《中国式行善》《差距》等。

辽宁丹东作者李显波,笔名李显,今年的作品有《认亲》《画缘》等。

黑龙江作者于春福,笔名楚横声,今年的作品有《现代罗宾汉》等。

讲着讲着老马有所投入,手势比划的幅度开始加大。

辽宁丹东作者刘振涛,今年的作品有《救赎》等。

封面图片的提供者,摄影师,来自江西南昌的王悦。
封面图片的提供者,摄影师,来自山东济南的李鲁杰。(意即山东地面上的豪杰)

来自于山东日照的女作者王祥英,这一发言,先是笑得合不拢嘴。她今年的作品有《这个,我干过》,多少是有一点山东女性的豪爽劲的。

来自于黑龙江绥化的女作者陈婧,她今年的作品有《夜半歌声》等。

来自于郑州的作者郑逢操,笔名郑啸,跟大家不同的是,他坐着公交车就来与会了,然后坐着公交车就回家了,很是便利。今年的作品有《送你一次失恋》等。

我们《上海故事》的编辑邓亦敏老师。

讲到高潮时,光手比划还嫌不够,操起话筒,加大音量,可谓情到深处吧。

会议完毕,依照惯例,合影留念,大意可能是:我们从此绑在一辆战车上了。

从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地回来,在宾馆门口,要暂时性分手了。以后的聚会多数都在《上海故事》这本刊上了,老马代表组织与各位呈告别状。



本期博文图片由上海故事编辑朱近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